桔梗提取物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3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0页 |
| ·桔梗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4-16页 |
| ·桔梗皂苷元类 | 第14页 |
| ·桔梗皂苷类 | 第14-15页 |
| ·多聚糖类 | 第15页 |
| ·脂肪油、脂肪酸类 | 第15页 |
| ·甾体化合物类 | 第15页 |
| ·氨基酸类 | 第15-16页 |
| ·聚炔类化合物 | 第16页 |
| ·其它化学成分 | 第16页 |
| ·桔梗药理作用研究 | 第16-18页 |
| ·祛痰作用 | 第16页 |
| ·镇咳作用 | 第16-17页 |
| ·抗炎活性 | 第17页 |
| ·抗溃疡作用 | 第17页 |
| ·中枢抑制、镇痛、解热作用 | 第17页 |
|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 第17页 |
|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 | 第17-18页 |
| ·其它作用 | 第18页 |
| ·桔梗的临床应用与产品开发 | 第18-19页 |
| ·课题的来源、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 ·课题意义、来源 | 第19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理论分析 | 第20-28页 |
|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 | 第20-21页 |
| ·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20-21页 |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21页 |
| ·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 | 第21-27页 |
| ·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模式 | 第21-22页 |
| ·主要指标成分确定 | 第22-25页 |
| ·桔梗皂苷主要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桔梗皂苷D检测方法研究 | 第28-39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8页 |
| ·试验设备与仪器 | 第28页 |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9页 |
| ·线性范围试验 | 第29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29-30页 |
| ·重现性试验 | 第30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30页 |
| ·回收率试验 | 第30页 |
| ·相关色谱峰的质谱鉴定 | 第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 ·分析方法优化结果 | 第30-33页 |
| ·检测方法的验证 | 第33-35页 |
| ·色谱峰的质谱鉴定 | 第35-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桔梗提取物生产工艺的研究 | 第39-47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9页 |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39页 |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桔梗提取工艺流程 | 第39-40页 |
| ·单因素实验设计 | 第40页 |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0页 |
| ·验证试验 | 第40页 |
| ·放大试验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 ·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 ·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 ·验证实验 | 第45页 |
| ·放大实验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桔梗提取物质量标准的拟定 | 第47-52页 |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47页 |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47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7页 |
|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 ·桔梗提取物的一般检查 | 第47-48页 |
| ·桔梗提取物的鉴别 | 第48页 |
| ·桔梗提取物的含量测定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 ·桔梗提取物的一般检查 | 第48-49页 |
| ·桔梗提取物的鉴别 | 第49页 |
| ·桔梗提取物的含量测定 | 第49-50页 |
| ·桔梗提取物质量标准(草案)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