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刑事司法多元发展的示范与契机--以少年司法之研究为核心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19页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架构第15-16页
 第四节 概念释义第16-19页
  一、刑事司法多元化第16-17页
  二、处遇第17页
  三、个别化处遇第17-18页
  四、观护第18-19页
第二章 刑事司法多元发展视野下的少年司法第19-57页
 第一节 刑事司法的多元化观点第19-31页
  一、近代思潮与实证主义对古典刑法的启发第19-27页
  二、少年司法制度与普通刑法有本质上的区别第27-31页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引导少年司法发展第31-40页
  一、犯罪学与少年司法的目标一致第31-36页
  二、犯罪学影响少年司法的价值观第36-40页
 第三节 刑事司法多元化的一些具体制度第40-52页
  一、犹豫制度第40-42页
  二、社区处遇制度第42-45页
  三、中间处遇制度第45-46页
  四、付负担的缓刑制度第46-48页
  五、刑事体系的和解制度第48-52页
 第四节 少年司法的多元程序与多元处遇第52-57页
  一、少年司法多元程序的建构与操作第53-55页
  二、少年司法多元处遇的启发与适用第55-57页
第三章 少年司法的实践与演进第57-103页
 第一节 当代主要国家少年司法的现况与挑战第57-79页
  一、美国第57-61页
  二、日本第61-65页
  三、德国第65-68页
  四、法国第68-70页
  五、英国第70-75页
  六、澳大利亚第75-77页
  七、纽西兰第77-79页
 第二节 当代少年司法制度的两种主要模式第79-83页
  一、惩罚(Punishment)模式第79-81页
  二、矫正(Rehabilitation)模式第81-83页
 第三节 处遇是少年司法的灵魂第83-93页
  一、惩罚模式不能解决少年犯罪的问题第83-85页
  二、多元化处遇模式的灵活运用第85-87页
  三、准确评估与分级辅导可增进处遇成效第87-90页
  四、修复式司法与少年处遇的结合第90-93页
 第四节 少年司法制度的司法性与福利性第93-100页
  一、少年法制福利化趋势的意涵、价值与作为第93-98页
  二、少年司法福利化的深刻影响第98-100页
 第五节 实践少年司法的一些难题第100-103页
  一、个别化、专业化处遇需要庞大的社会成本与丰富的社会资源第100-102页
  二、「治乱世用重典」以及「罪当应报」的国民感情第102-103页
第四章 台湾地区少年司法实践之探讨第103-162页
 第一节 少年事件处理法的制定与修正演进第103-112页
  一、少年司法的发现与建立第103-104页
  二、台湾地区少年司法制度沿革与演进第104-108页
  三、专业少年法院的建立与运作第108-109页
  四、成立少年矫正学校贯彻教育刑第109-110页
  五、实践与反思第110-112页
 第二节 台湾地区的少年司法制度第112-125页
  一、一般少年司法类型与属性第112-113页
  二、台湾少年司法制度与特色第113-117页
  三、少年保护事件第117-118页
  四、广义的转向制度第118-125页
 第三节 台湾地区少年法院与少年法庭第125-145页
  一、组织与功能概论第125-128页
  二、少年司法系统与社会福利等辅助系统的整合问题第128-132页
  三、专业久任的少年法官制度第132-135页
  四、少年调查官与少年保护官第135-142页
  五、其他专业配置人员第142-145页
 第四节 少年司法处遇第145-152页
  一、少年司法处遇的意义与沿革第145-146页
  二、少年司法处遇的本质第146-148页
  三、少年司法处遇决定的依据第148-152页
 第五节 保护处分的种类与执行第152-162页
  一、各种保护处分之主要内容与目的第152-156页
  二、保护处分之执行第156-162页
第五章 少年司法的挑战与变革第162-168页
 第一节 少年犯罪恶质化印象的影响第162-164页
 第二节 实施少年司法的客观条件第164-165页
 第三节 整合社会资源与家庭责任第165-16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68-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罚目的及其实现
下一篇:我国反商业贿赂犯罪的法律制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