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6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2章 农村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 | 第26-42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 第26-29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 第27-28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农村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 第29-33页 |
·农村循环经济的涵义 | 第29-31页 |
·农村循环经济与“3R”原则 | 第31页 |
·农村循环经济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 第31-33页 |
·本研究相关基础理论 | 第33-3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3-34页 |
·生态理论 | 第34-35页 |
·环境经济学理论 | 第35-36页 |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增长模型 | 第36-41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6页 |
·循环经济增长过程分析 | 第36-38页 |
·循环经济增长轨迹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国外农村循环经济实践与趋势 | 第42-51页 |
·国外农村循环经济实践 | 第42-49页 |
·美国节水与控制化肥办法 | 第42页 |
·欧盟的完善制度保障 | 第42-44页 |
·日本的“菱镇模式” | 第44-46页 |
·沙特与埃及的沙漠绿洲农业 | 第46-47页 |
·澳大利亚的可持续发展农作体系 | 第47-48页 |
·菲律宾的“玛雅农场” | 第48页 |
·以色列的无土农业 | 第48-49页 |
·阿根廷的生态农业 | 第49页 |
·国外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有益经验 | 第49-50页 |
·科学发展的思想 | 第49页 |
·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 第49-50页 |
·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 | 第50页 |
·提升循环经济法律相关的国民意识 | 第50页 |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第4章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分析 | 第51-62页 |
·农村自然条件的构成 | 第51页 |
·土地资源 | 第51-54页 |
·河北省土地资源现状 | 第52-54页 |
·河北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54页 |
·水资源 | 第54-55页 |
·河北省水资源来源 | 第54-55页 |
·河北省水资源情况 | 第55页 |
·气候资源 | 第55-57页 |
·气温 | 第55-56页 |
·降水 | 第56页 |
·日照 | 第56-57页 |
·森林资源 | 第57页 |
·生物资源 | 第57-58页 |
·动物物种资源 | 第57页 |
·植物物种资源 | 第57-58页 |
·生物质能资源 | 第58页 |
·海洋资源 | 第58-59页 |
·其他资源 | 第59页 |
·地热资源 | 第59页 |
·风能资源 | 第59页 |
·河北省农村自然资源的总体评述 | 第59-61页 |
·本章小节 | 第61-62页 |
第5章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系统结构分析 | 第62-85页 |
·农村资源、环境与经济循环系统 | 第62-63页 |
·农村与城市的循环经济系统 | 第63-64页 |
·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系统 | 第64-67页 |
·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循环 | 第64-66页 |
·农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循环 | 第66-67页 |
·农业内部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经济系统 | 第67-82页 |
·城郊农村循环经济模式 | 第68-69页 |
·山区农村循环经济类型 | 第69-75页 |
·平原区农村循环经济类型 | 第75-79页 |
·草原区农村循环经济类型 | 第79-81页 |
·沿海区农村循环经济类型 | 第81-82页 |
·农村居民生活循环经济系统 | 第82-84页 |
·循环经济下的村容村貌建设 | 第82-83页 |
·循环经济下的庭院建设 | 第83页 |
·循环经济下的农村住宅建设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85-101页 |
·农村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85-86页 |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 第86-88页 |
·农村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指标 | 第86-87页 |
·农村居民生活循环经济指标 | 第87页 |
·农村循环经济社会支持指标 | 第87-88页 |
·农村循环经济环境支持 | 第88页 |
·河北省农村各地区循环经济分析 | 第88-98页 |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88-89页 |
·因子分析的计算步骤 | 第89-90页 |
·河北省各地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测算 | 第90-98页 |
·河北省各地区农村循环经济聚类分析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7章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存在问题 | 第101-115页 |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阶段 | 第101-102页 |
·河北省农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限制因素 | 第102-114页 |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 | 第102-104页 |
·农村能源利用水平限制 | 第104-105页 |
·农村循环经济市场形成的障碍 | 第105-109页 |
·农村循环经济技术的制约 | 第109-111页 |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资金投入制约 | 第111-112页 |
·农村循环经济立法上的不足 | 第112页 |
·农村劳动力素质意识的制约 | 第112-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8章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支持体系建设对策 | 第115-136页 |
·农村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分析 | 第115-117页 |
·河北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制度支持体系建设对策 | 第117-130页 |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制度框架 | 第117页 |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 | 第117-123页 |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 | 第123-127页 |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与政策支持 | 第127-129页 |
·公众参与与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 第129-130页 |
·河北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市场支持体系建设对策 | 第130-132页 |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市场的建立 | 第130-131页 |
·农村循环经济市场发展的绿色导向 | 第131-132页 |
·河北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对策 | 第132-135页 |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支持 | 第132-133页 |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技术应用推广及维护支持 | 第133-134页 |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支持 | 第134-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9章 结论 | 第136-14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6-138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6页 |
附录 | 第146-1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8-149页 |
作者简历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