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证据的民事法律效力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电子证据概述 | 第13-24页 |
第一节 电子证据的概念 | 第13-16页 |
第二节 电子证据的特点 | 第16-17页 |
一、准确性 | 第16页 |
二、依赖性 | 第16-17页 |
三、脆弱性 | 第17页 |
第三节 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 | 第17-24页 |
一、我国关于电子证据属性的不同观点 | 第18-22页 |
二、电子证据的归属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认定 | 第24-34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5-28页 |
一、美国 | 第25-26页 |
二、英国 | 第26-27页 |
三、加拿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 | 第28-31页 |
一、法国 | 第28-29页 |
二、日本 | 第29页 |
三、卢森堡 | 第29-30页 |
四、中国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电子证据立法异同点比较 | 第31-34页 |
一、两大法系电子证据立法的不同之处 | 第32页 |
二、两大法系电子证据立法的共同之处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审查判断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电子证据民事法律效力制度的完善 | 第36-43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电子证据民事法律制度的不足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国外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0页 |
第三节 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的完善建议 | 第40-43页 |
一、多层次一体化立法 | 第40-41页 |
二、明确电子证据规则 | 第41页 |
三、建立鉴定机制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