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0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NA~+/H~+逆向运输载体的 NHX1 基因及植物基因工程 | 第13-17页 |
·耐盐性相关基因NHX 的作用机理及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盐生植物盐芥 | 第15-17页 |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去除选择标记基因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介导 | 第20-22页 |
·CRE/LOXP 系统 | 第20-22页 |
·转座子介导 | 第22页 |
·载体 PX6-GFP 的研究概况 | 第22-24页 |
·农杆菌介导转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24-25页 |
·耐盐基因工程现状 | 第25-26页 |
·耐盐基因工程研究的意义 | 第26-27页 |
1 盐芥THNHX1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30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质粒及菌种 | 第27页 |
·酶及化学试剂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引物合成 | 第27-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植物材料培植与取样 | 第28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 第28-29页 |
·PX6-THNHX1 载体构建 | 第28页 |
·PX6-THNHX1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THNHX1 基因的克隆 | 第29页 |
·THNHX1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29-30页 |
2 农杆菌介导 THNHX1 基因转化油菜 | 第30-44页 |
·材料 | 第30-31页 |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0-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7页 |
·无菌苗的获得 | 第31-32页 |
·配制培养基 | 第32页 |
·油菜外植体离体再生分析 | 第32-34页 |
·带柄子叶再生试验 | 第32-33页 |
·下胚轴再生试验 | 第33-34页 |
·根癌农杆菌LBA4404 的活化 | 第34页 |
·外植体转化优化体系 | 第34-36页 |
·带柄子叶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34-35页 |
·下胚轴转化体系优化 | 第35-36页 |
·转THNHX1 基因油菜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6-37页 |
·油菜基因组DNA 的微量提取与 PCR 检测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油菜再生体系筛选 | 第37-40页 |
·种子萌发培养基及无菌苗培养条件 | 第37-38页 |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带柄子叶芽分化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下胚轴芽分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菌液浓度与浸染时间 | 第40-41页 |
·卡那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41-42页 |
·KANA 抗性植株的获得 | 第42-43页 |
·再生植株THNHX1 基因的 PCR 检测 | 第43-44页 |
3 烟草THNHX1 介导以及雌二醇去除标记基因的实验 | 第44-52页 |
·材料 | 第44-46页 |
·植物材料 | 第44页 |
·酶及化学试剂 | 第4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45页 |
·溶液配制 | 第45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5-46页 |
·种子萌发培养基 | 第45页 |
·烟草转耐盐基因叶片培养基 | 第45页 |
·细菌培养基 | 第45页 |
·雌二醇诱导转基因烟草叶片培养基 | 第45页 |
·农杆菌细菌培养基 | 第45-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49页 |
·农杆菌介导THNHX1 浸染烟草叶片 | 第46-47页 |
·预培养 | 第46页 |
·农杆菌菌液浸染外植体 | 第46页 |
·共培养及筛选培养 | 第46-47页 |
·转化植株的再生 | 第47页 |
·雌二醇激素诱导转基因烟草去除 KANA 标记基因 | 第47-48页 |
·雌二醇激素诱导转基因烟草的扩繁培养 | 第47-48页 |
·雌二醇去除烟草卡那霉素标记基因PCR 检测 | 第48-49页 |
·烟草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48页 |
·PCR 扩增反应的步骤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转THNHX1 基因烟草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49-50页 |
·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基因的检测 | 第50页 |
·雌二醇诱导去除转基因烟草标记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50-52页 |
4 结论 | 第52页 |
5 讨论 | 第52-55页 |
·卡那霉素筛选用量 | 第52-53页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条件 | 第53页 |
·去除选择性标记植株的获得 | 第53页 |
·本研究的后续工作 | 第53-5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缩略词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