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引言 | 第10页 |
·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外墙外保温系统抗震研究现状 | 第11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外墙外保温系统类型及抗震性能分析 | 第14-24页 |
·引言 | 第14页 |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第14-16页 |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 | 第14-15页 |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工艺 | 第15页 |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15-16页 |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 | 第16-18页 |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 | 第16-17页 |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工艺 | 第17页 |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17-18页 |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 第18-20页 |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 | 第18页 |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工艺流程 | 第18-19页 |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抗震性能分析 | 第19-20页 |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 第20-21页 |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 | 第20页 |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工艺 | 第20页 |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20-21页 |
·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 第21-22页 |
·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 | 第21页 |
·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工艺 | 第21-22页 |
·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5.12汶川地震外墙外保温工程震害调研 | 第24-38页 |
·引言 | 第24页 |
·外墙外保温工程遭受地震灾害典型案例 | 第24-30页 |
·饰面砖胶粉EPS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 第24-27页 |
·涂料饰面胶粉EPS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 第27-29页 |
·膨胀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第29-30页 |
·外墙外保温系统地震灾害的破坏形式 | 第30-32页 |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破坏部位 | 第32-34页 |
·外墙外保温系统破坏的破坏界面 | 第34-3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饰面砖外墙外保温系统抗震安全性分析 | 第38-49页 |
·引言 | 第38页 |
·外贴饰面砖建筑物安全现状分析 | 第38-39页 |
·饰面砖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受力分析 | 第39-44页 |
·自重 | 第40-42页 |
·地震荷载 | 第42-43页 |
·粘结力(粘结强度) | 第43-44页 |
·影响饰面砖外墙外保温系统抗震安全性的因素 | 第44-46页 |
·饰面砖自重 | 第44页 |
·饰面砖的粘结材料 | 第44-45页 |
·外部温度湿度变化、霜雪气候影响 | 第45页 |
·外墙外保温系统防护层 | 第45页 |
·保温材料 | 第45页 |
·界面层 | 第45-46页 |
·保温层的施工质量 | 第46页 |
·提高饰面砖外墙外保温系统抗震性能性的措施 | 第46-47页 |
·饰面砖的自重、几何尺寸和吸水率 | 第46页 |
·饰面砖粘结材料 | 第46页 |
·外墙保温系统防护抗裂层 | 第46-47页 |
·选择合适的外墙外保温体系的固定方式 | 第47页 |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质量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饰面砖外墙外保温系统抗震试验 | 第49-64页 |
·引言 | 第49页 |
·试验方案 | 第49-54页 |
·试验目的 | 第49页 |
·试验依据 | 第49页 |
·试验设备 | 第49-51页 |
·试验试件 | 第51页 |
·试验过程 | 第51-54页 |
·不同质量面砖饰面的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系统抗震试验 | 第54-59页 |
·抗震试件的制作 | 第54-57页 |
·试验结果 | 第57-59页 |
·不同的施工工艺的外保温系统的抗震试验 | 第59-60页 |
·抗震试件的制作 | 第59-60页 |
·试验结果 | 第60页 |
·外保温系统经人工老化后的抗震试验 | 第60-63页 |
·抗震试件的制作 | 第61页 |
·试验结果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