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超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 ·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9-11页 |
| ·本文研究内容概述 | 第11-13页 |
| 2 混沌、超混沌基本知识概述 | 第13-23页 |
| ·混沌、超混沌 | 第13-19页 |
| ·混沌的定义及基本特性 | 第13-15页 |
| ·混沌吸引子及李雅普诺夫指数 | 第15-17页 |
| ·李雅普诺夫函数 | 第17-19页 |
| ·超混沌系统 | 第19页 |
| ·混沌控制与混沌同步 | 第19-21页 |
| ·混沌控制的定义 | 第19页 |
| ·混沌控制的目标及主要方法分类 | 第19-21页 |
| ·混沌同步的定义和类型 | 第21页 |
| ·超混沌控制与同步 | 第21-23页 |
| ·超混沌控制 | 第22页 |
| ·超混沌同步 | 第22-23页 |
| 3 新超混沌系统及其平衡点稳定性的分析 | 第23-31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新超混沌系统 | 第24-27页 |
| ·新超混沌系统的结构分析 | 第24-27页 |
| ·新超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 第27页 |
| ·新超混沌系统的李雅普诺夫指数 | 第27-28页 |
| ·新超混沌系统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的分析 | 第28-30页 |
| ·动力系统解的稳定性间接判别法 | 第28-29页 |
| ·新超混沌系统平衡点稳定性的分析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4 新超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 | 第31-38页 |
| ·超混沌系统的控制 | 第31-34页 |
| ·线性反馈控制器的设计 | 第31-32页 |
| ·数值仿真与图像分析 | 第32-34页 |
| ·超混沌系统的同步 | 第34-37页 |
| ·非线性反馈方法 | 第34页 |
| ·非线性反馈控制器的设计 | 第34-35页 |
| ·数值仿真与图像分析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附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