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白桦及转基因白桦的研究背景概况 | 第11-12页 |
·白桦概况 | 第11页 |
·转基因白桦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无性繁殖技术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无性繁殖技术在作物中的应用 | 第12页 |
·无性繁殖技术在木本植物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外源基因在无性繁殖后代中的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 | 第13页 |
·外界环境条件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3-14页 |
·外源基因沉默机制与甲基化的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基因沉默 | 第14-15页 |
·DNA甲基化及植物DNA甲基化的功能 | 第15-17页 |
·DNA去甲基化试剂的应用及沉默的恢复表达 | 第17-20页 |
·DNA去甲基化 | 第17-18页 |
·5-AzaC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18页 |
·5-AzaC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5-AzaC在转基因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2 基因白桦无性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21-33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21页 |
·转基因白桦来源 | 第21页 |
·主要的仪器设备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5页 |
·材料处理及获得微繁子代 | 第21页 |
·腋芽增殖的继代培养 | 第21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1-22页 |
·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22页 |
·再生植株的壮苗生根 | 第22页 |
·再生植株中外源基因整合及表达分析 | 第22页 |
·白桦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 | 第22-23页 |
·多重PCR | 第23页 |
·GUS检测液配方 | 第23页 |
·RNA提取 | 第23-24页 |
·RNA质量的检测和浓度的测定 | 第24页 |
·Northern印迹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腋芽接种及愈伤组织诱导转基因白桦微繁子代的获得 | 第25-26页 |
·继代培养及卡那霉素抗性分析 | 第26-27页 |
·转基因白桦微繁子代中不同繁殖方式外源基因整合的稳定性 | 第27-28页 |
·转基因白桦外源基因转录表达分析 | 第28页 |
·转基因白桦微繁子代中不同繁殖方式外源基因表达稳定性 | 第28-31页 |
·再生植株的壮苗生根及移栽 | 第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不同培养条件对转基因白桦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3-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材料 | 第33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培养时间对转基因白桦微繁子代的外源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培养时间转基因白桦微繁子代源基因蛋白质表达分析 | 第35-37页 |
·转基因白桦微繁子代gus报告基因活性分析 | 第37-38页 |
·不同环境条件对外源基因的表达的影响 | 第38-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去甲基化处理对微繁子代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3-51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3页 |
·材料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不同浓度5-AzaC处理对微繁子代平均高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浓度5-AzaC处理对腋芽增殖子代生根和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44-45页 |
·转基因白桦微繁子代沉默基因的表达恢复研究 | 第45-48页 |
·gus基因的恢复表达 | 第45-46页 |
·不同浓度5-AzaC对多次继代培养而沉默的外源基因转录表达的恢复 | 第46-47页 |
·不同浓度5-AzaC对沉默亲本中外源基因转录表达的恢复 | 第47页 |
·5-AzaC对bgt基因翻译水平表达的恢复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