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位犯罪主体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单位犯罪的基本理论 | 第9-14页 |
(一) 单位犯罪的概念 | 第9-11页 |
1.有关单位犯罪的几种定义 | 第10-11页 |
2.单位犯罪的科学定义 | 第11页 |
(二) 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 | 第11-14页 |
1."为单位的利益" | 第11-12页 |
2.以"单位名义" | 第12-13页 |
3."经过单位集体决定或负责人决定" | 第13-14页 |
二、理论界有关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争议 | 第14-18页 |
(一) 单主体论 | 第14-15页 |
1.单位人格独立 | 第14-15页 |
2.由犯罪的本质决定 | 第15页 |
3.符合刑法规定 | 第15页 |
(二) 双主体论 | 第15-16页 |
1."包容的两个犯罪主体说" | 第15-16页 |
2."独立的两个犯罪主体说" | 第16页 |
(三) 双层主体论 | 第16-17页 |
1.第一层次 | 第16-17页 |
2.第二层次 | 第17页 |
(四) 连带主体论 | 第17-18页 |
1."连带刑事责任" | 第17页 |
2.该原则的起源 | 第17-18页 |
三、立法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界定 | 第18-25页 |
(一) 公司 | 第19-20页 |
1.有限责任公司 | 第19-20页 |
2.股份有限公司 | 第20页 |
(二) 企业 | 第20-21页 |
1.独资企业 | 第20-21页 |
2.合伙企业 | 第21页 |
(三) 事业单位 | 第21-22页 |
1.事业单位的特征 | 第21-22页 |
2.事业单位的分类 | 第22页 |
(四) 机关 | 第22-23页 |
1.刑法关于机关的规定 | 第23页 |
2.民法关于机关的规定 | 第23页 |
(五) 团体 | 第23-25页 |
1.团体的特点 | 第24页 |
2.团体的种类 | 第24-25页 |
四、单位犯罪主体热点问题思考 | 第25-35页 |
(一) 国家机关应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 第25-28页 |
1.理论纷争 | 第25-26页 |
2.规定机关为单位犯罪主体的益处: | 第26页 |
3.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4.笔者的观点 | 第28页 |
(二) 私营企业应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 第28-30页 |
1.学界的观点 | 第28-29页 |
2.笔者的观点 | 第29-30页 |
(三) 一人公司应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 第30-35页 |
1.一人公司的人格独立 | 第31-32页 |
2.一人公司的意志独立 | 第32页 |
3.一人公司的行为独立 | 第32-33页 |
4.否定一人公司的单位犯罪主体资格将带来的问题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