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死刑的存废--传统法律文化的视角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中国死刑存废的理论争议 | 第9-11页 |
(一) 死刑废除派的主要观点 | 第9-10页 |
(二) 死刑保留派的主要观点 | 第10页 |
(三) 分析与评价 | 第10-11页 |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死刑保留 | 第11-20页 |
(一) 公权至上与死刑保留 | 第11-16页 |
1.公权至上的产生根源 | 第11-12页 |
2.公权至上的表现形式 | 第12-13页 |
3.公权至上导致死刑崇拜 | 第13-16页 |
(二) 复仇观念与死刑保留 | 第16-17页 |
1.复仇的概念和来源 | 第16页 |
2.复仇产生原因 | 第16-17页 |
3.复仇观念需要死刑存在 | 第17页 |
(三) 刑罚报应与死刑保留 | 第17-20页 |
1.刑罚报应的思想基础 | 第18-19页 |
2.刑罚报应观念的法则 | 第19-20页 |
3.刑罚报应观念需要死刑存在 | 第20页 |
三、中国死刑的走向 | 第20-25页 |
(一) 从严格限制到最终废止 | 第20-21页 |
(二) 相应死刑观的重构 | 第21-25页 |
1.立法者的制度完善 | 第21-22页 |
2.学者观念对社会的启蒙和引导 | 第22-23页 |
3.法官适用死刑数量的限制和减少 | 第23-24页 |
4.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建构与引导 | 第24-25页 |
5.人民道德文化水平的提高 | 第25页 |
结论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