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3-54页 |
第一章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现状 | 第13-30页 |
·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相关实验室的统一标准 | 第19-22页 |
·建立心脏骤停动物模型后主要研究方向、相关实验技术和干预药物的选择 | 第22-29页 |
·展望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心脏骤停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 第30-49页 |
·复苏后综合症的概念及变迁 | 第30-32页 |
·心脏骤停PR-MODS 的流行病学 | 第32-33页 |
·心脏骤停PR-MODS 的发病机制 | 第33-34页 |
·心脏骤停PR-MODS 的病理生理改变 | 第34-37页 |
·心脏骤停PR-MODS 的治疗策略 | 第37-44页 |
·心脏骤停PR-MODS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44-46页 |
·心脏骤停PR-MODS 的预后 | 第46-48页 |
·挑战及展望 | 第48-49页 |
第三章 生脉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的药效学机制及研究现状 | 第49-54页 |
·有利于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的恢复和维持 | 第49-51页 |
·有利于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 第51-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第二篇 临床研究 | 第54-70页 |
第一章 ICU 收治心脏骤停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 第54-63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结果 | 第56-59页 |
·讨论 | 第59-63页 |
第二章 心脏骤停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 第63-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结果 | 第65-67页 |
·讨论 | 第67-70页 |
第三篇 实验研究 | 第70-122页 |
第一章 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模型的建立及可行性探讨 | 第70-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2页 |
·结果 | 第72-75页 |
·讨论 | 第75-78页 |
第二章 生脉注射液对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模型自主循环恢复以及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 | 第78-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8-80页 |
·实验结果 | 第80-81页 |
·讨论 | 第81-84页 |
第三章 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PR-MODS 模型建立的初步探讨及窒息时间选择对造模的影响 | 第84-9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4-87页 |
·结果 | 第87-96页 |
·讨论 | 第96-99页 |
第四章 生脉注射液对心脏骤停PR-MODS家兔血中TNF-a水平及主要脏器功能指标的影响 | 第99-10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1页 |
·结果 | 第101-103页 |
·讨论 | 第103-106页 |
第五章 生脉注射液早期干预对窒息法致心脏骤停PR-MODS家兔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 第106-1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6-108页 |
·结果 | 第108-114页 |
·讨论 | 第114-116页 |
第六章 生脉注射液对窒息法致心脏骤停PR-MODS 家兔心肌细胞调亡和Fa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16-1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6-118页 |
·结果 | 第118-119页 |
·讨论 | 第119-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8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中文摘要 | 第140-144页 |
Abstract | 第144-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