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9-11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 | 第11-19页 |
·计算机图形学 | 第11页 |
·数据可视化 | 第11-13页 |
·数据可视化中的数据采集 | 第12页 |
·数据可视化中的数据分析 | 第12页 |
·数据可视化中的数据治理 | 第12-13页 |
·数据可视化中的数据管理 | 第13页 |
·数据可视化中的数据挖掘 | 第13页 |
·下一代图形界面 WPF | 第13-14页 |
·微软下一代网络技术 Silverlight | 第14-15页 |
·基于无限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采集 | 第15-16页 |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 第16-19页 |
第三章 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及数据可视化方法 | 第19-31页 |
·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数据可视化设计建模 | 第19-22页 |
·数据建模问题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智能灌溉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采用 BP 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数据分析 | 第22-29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算法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系统功能及整体构架设计 | 第31-38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31-32页 |
·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 | 第31页 |
·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可视化处理,管理园林河流等平面图平台 | 第31页 |
·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可视化管理,管理植物、土壤、水域知识库 | 第31页 |
·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可视化采集,数据采集功能 | 第31-32页 |
·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可视化治理,水分分级显示和水污染事件模拟等功能 | 第32页 |
·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可视化挖掘、可视化分析,智能决策功能 | 第32页 |
·系统模块设计 | 第32-34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32页 |
·数据传输模块 | 第32页 |
·数据接收模块 | 第32-33页 |
·节电节能模块 | 第33页 |
·环境参量采样管理模块 | 第33页 |
·资料库管理模块 | 第33页 |
·智能决策模块 | 第33页 |
·外围设备控制模块 | 第33-34页 |
·智能灌溉可视化构架图 | 第34-36页 |
·系统内核及外围架构图 | 第36-37页 |
·系统分层与分布架构 | 第37页 |
·通用平台的数据可视化实现架构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系统数据库及各模块接口实现 | 第38-44页 |
·数据库开发环境 | 第38-39页 |
·功能模块接口定义 | 第39-40页 |
·业务层和表现层接口定义 | 第40-43页 |
·监控服务活动图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系统及功能开发与实现 | 第44-51页 |
·系统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 第44-45页 |
·主要功能实现方法 | 第45-48页 |
·建立区域灌溉地图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可视化管理 | 第45-48页 |
·制作传感器并根据其原理创建物理模型和软件模型 | 第48-49页 |
·对传感器节点建模 | 第48页 |
·对传感器扩散效果设计 | 第48-49页 |
·建立流域地理信息引擎平台 | 第49-50页 |
·建立河流水流动画 | 第49-50页 |
·在创建水流动画 | 第50页 |
·建立水流污染动画 | 第50-51页 |
·先对河流进行建模 | 第50页 |
·再对污染河流进行动画处理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系统实验及数据可视化分析 | 第51-62页 |
·神经网络可视化实验 | 第51-55页 |
·其他数据可视化实验 | 第55-56页 |
·水污染监控模型的实验 | 第56-62页 |
·加载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管理 | 第56-58页 |
·动态模拟可视化治理实验 | 第58-59页 |
·紧急突发污染事件实验 | 第59-62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62-63页 |
·今后的相关工作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