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目录 | 第1-8页 |
| 图目录 | 第8-9页 |
| 摘要 | 第9-13页 |
| Abstract | 第13-17页 |
|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25-32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 第25-26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 ·研究的范围界定及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 ·研究方法、资料选择与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 ·论文框架设计 | 第30-31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1-32页 |
| 第2章 理论借鉴 | 第32-51页 |
| ·价值理论 | 第32-39页 |
| ·均衡价格理论 | 第39-44页 |
| ·产品定价理论 | 第44-51页 |
| 第3章 稻谷供给与需求 | 第51-71页 |
| ·稻谷生产 | 第51-60页 |
| ·稻谷(大米)进口 | 第60-62页 |
| ·稻谷库存 | 第62-63页 |
| ·稻谷(大米)出口 | 第63-65页 |
| ·国内的稻谷需求 | 第65-67页 |
| ·稻谷的国内供求关系 | 第67-71页 |
| 第4章 中国稻谷价格及其对生产与消费的影响 | 第71-94页 |
| ·中国的稻谷价格分类 | 第71-74页 |
| ·中国的稻谷比价 | 第74-78页 |
| ·中国的稻谷差价 | 第78-83页 |
| ·稻谷收购价格对其生产与供给的影响 | 第83-88页 |
| ·稻谷收购价格对消费的影响 | 第88-92页 |
| ·稻谷收购价格对我国大米供求平衡的影响 | 第92-94页 |
| 第5章 中国稻谷收购价格的形成机制 | 第94-119页 |
| ·稻谷的价值与收购价格 | 第94-96页 |
| ·稻谷收购价格的构成 | 第96-104页 |
| ·稻谷交易市场的特征 | 第104-111页 |
| ·稻谷收购价格的形成 | 第111-113页 |
| ·稻谷收购价格的变动 | 第113-119页 |
| 第6章 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收购定价模型 | 第119-141页 |
| ·完全竞争市场的稻谷收购定价模型 | 第119-126页 |
|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主体利益与行为 | 第126-130页 |
| ·非完全竞争市场的稻谷收购定价模型 | 第130-136页 |
|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主体利益与行为 | 第136-141页 |
| 第7章 生产投入品价格变动下的稻谷收购定价模型 | 第141-157页 |
| ·稻谷生产投入品价格变动 | 第141-143页 |
| ·生产投入品价格变动下稻谷收购定价模型 | 第143-148页 |
| ·生产投入品价格变动下的主体收益的变化 | 第148-154页 |
| ·生产投入品价格变动下的主体行为 | 第154-157页 |
| 第8章 稻谷市场销售价格变动下的稻谷收购定价模型 | 第157-169页 |
| ·稻谷市场销售价格变动 | 第157-158页 |
| ·稻谷市场销售价格变动下稻谷收购定价模型 | 第158-162页 |
| ·稻谷销售价格变动下的主体收益 | 第162-166页 |
| ·稻谷销售价格变动下主体行为的变化 | 第166-169页 |
| 第9章 多种因素组合变动下的稻谷收购定价模型 | 第169-194页 |
| ·影响稻谷收购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组合变动 | 第169页 |
| ·多因素组合变动下稻谷收购定价模型 | 第169-183页 |
| ·多因素组合变动下主体收益的变化 | 第183-191页 |
| ·多因素组合变动下主体行为的变化 | 第191-194页 |
| 第10章 稻谷收购定价:基于湖北、湖南、重庆的实证分析 | 第194-212页 |
| ·样本区的选择及其生产特征分析 | 第194-198页 |
| ·样本区稻谷交易的市场特征分析 | 第198-202页 |
| ·样本区稻谷收购价格的确定 | 第202-209页 |
| ·稻谷收购定价的讨论 | 第209-212页 |
| 第11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212-215页 |
| ·研究结论 | 第212-213页 |
| ·对策建议 | 第213-214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14-2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5-226页 |
| 致谢 | 第226-227页 |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2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