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不同施肥方式的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氮素运移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26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膜孔灌溉研究现状第9-15页
     ·膜孔灌水分入渗研究第9-13页
     ·膜孔灌肥液入渗的研究第13-14页
     ·膜孔灌水流推进和消退规律第14-15页
     ·膜孔灌灌水技术要素的研究第15页
   ·土壤氮素研究动态第15-20页
     ·土壤对氨态氮的吸附第15-16页
     ·氨的挥发损失第16-17页
     ·硝化作用第17页
     ·氮的淋溶损失第17-18页
     ·反硝化作用第18-19页
     ·土壤氮素转化与运移理论研究的现状第19-20页
   ·滴灌溶质运移研究进展第20-24页
     ·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第20-22页
     ·滴灌肥液入渗研究进展第22-24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26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试验方法第26-29页
   ·试验装置第26-27页
   ·试验土壤与方法第27-29页
     ·试验土壤第27页
     ·试验观测方法第27-29页
3 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第29-47页
   ·试验方案第29页
   ·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特征第29-41页
     ·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湿润锋运移特性第29-31页
     ·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湿润锋运移规律第31-33页
     ·湿润体内单位膜孔面积的累计入渗量和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第33-34页
     ·单位膜孔面积累计入渗量与湿润锋运移距离的关系第34-37页
     ·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特性第37-38页
     ·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水分再分布特性第38-41页
   ·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土壤NO_3~--N的分布特性第41-45页
     ·供水结束时土壤NO_3~--N的分布特性第41-43页
     ·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再分布土壤NO_3~--N含量变化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表施、深施条件下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水、氮运移特性第47-65页
   ·试验方案设计第47-48页
   ·表施条件下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水氮运移特性第48-56页
     ·表施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湿润锋运移特性第48-49页
     ·表施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性第49-53页
     ·表施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土壤NO_3~--N的分布特性第53-56页
   ·深施条件下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水氮运移特性第56-63页
     ·深施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湿润体运移特性第56-58页
     ·深施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性第58-60页
     ·深施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土壤NO_3~--N的分布特性第60-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5 施肥方式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氮素运移特性的影响第65-84页
   ·试验方案设计第65-66页
   ·施肥方式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第66-68页
     ·施肥方式对湿润锋运移特性的影响第66-67页
     ·施肥方式对单位膜孔面积的累计入渗量和入渗率的影响第67页
     ·施肥方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第67-68页
   ·施肥方式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土壤硝态氮运移特性的影响第68-82页
     ·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灌施条件下硝态氮的动态变化第68-73页
     ·膜孔单向交汇入渗表施条件下硝态氮的动态变化第73-78页
     ·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深施条件下硝态氮的动态变化第78-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6 结论与建议第84-87页
   ·结论第84-86页
   ·建议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附录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持续小流域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石窑店煤矿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体系下植物护坡及拦渣坝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