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公园景点环境设计研究--以延安山体公园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绪论 | 第8-19页 |
·课题背景 | 第8-11页 |
·山地公园的发展 | 第8-10页 |
·研究的源起 | 第10-11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与山地有关的环境设计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从山地建筑及园林角度对景观环境设计的研究 | 第11-12页 |
·从山地城市规划角度对景观环境设计的研究 | 第12-13页 |
·从山地生态保护角度对景观环境设计的研究 | 第13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6页 |
·山地 | 第13-14页 |
·公园 | 第14页 |
·山地公园 | 第14-15页 |
·景点 | 第15页 |
·公园景点 | 第15页 |
·环境设计 | 第15-16页 |
·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9页 |
2.山地公园造景环境分析研究 | 第19-23页 |
·造景环境的构成 | 第19页 |
·造景与造景环境 | 第19页 |
·造景环境的构成 | 第19页 |
·山地公园造景环境的特殊性 | 第19-22页 |
·地形的多变性 | 第19-20页 |
·空间的多样性 | 第20页 |
·视景的全面性 | 第20-21页 |
·肌理的丰富性 | 第21-22页 |
·气候的微妙性 | 第22页 |
·山地公园造景原则 | 第22页 |
·生态性原则 | 第22页 |
·景观性原则 | 第22页 |
·艺术性原则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山地环境下人们的行为研究 | 第23-29页 |
·环境感知与大众行为特点 | 第23-25页 |
·人们对环境的感知 | 第23页 |
·与大众行为相关的理论 | 第23-24页 |
·大众行为特点 | 第24-25页 |
·山地环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第25-27页 |
·人们对山地环境的感知 | 第25页 |
·山地环境下人的空间行为 | 第25页 |
·山地环境下人的分布规律 | 第25-26页 |
·山地环境下人的心理特征 | 第26-27页 |
·山地环境下的行为特点对景点设计的指导 | 第27-28页 |
·人性化原则 | 第27页 |
·参与性原则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重庆鹅岭公园案例研究 | 第29-43页 |
·公园概况 | 第29页 |
·公园背景分析 | 第29-30页 |
·选址分析 | 第29-30页 |
·地形特点分析 | 第30页 |
·公园建设难点分析 | 第30页 |
·公园景点建设分析 | 第30-42页 |
·景观资源分析 | 第31页 |
·景点布局分析 | 第31-32页 |
·游览线路分析(景点的组织) | 第32-33页 |
·典型景点分析 | 第33-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山地公园景点环境设计程序及方法 | 第43-49页 |
·山地公园景点环境设计程序 | 第43-46页 |
·游赏景观的选择 | 第43页 |
·景点位置的确定 | 第43-45页 |
·游览线路的安排 | 第45页 |
·景点的设计 | 第45-46页 |
·山地公园景点环境设计手法 | 第46-49页 |
·多知觉协同法 | 第46页 |
·条件转换法 | 第46-47页 |
·空间融合法 | 第47-49页 |
6.延安山体公园实例分析 | 第49-65页 |
·项目概况 | 第49页 |
·公园背景分析 | 第49-52页 |
·公园选址 | 第49-50页 |
·基地地形特点 | 第50页 |
·区域景观资源 | 第50-51页 |
·人们游憩活动分类 | 第51-52页 |
·建设难点分析 | 第52页 |
·山地区景点建设分析 | 第52-63页 |
·环境容量估算 | 第52-53页 |
·景点分布层次 | 第53-54页 |
·景点功能分区 | 第54-55页 |
·游览线路组织 | 第55-56页 |
·典型景点设计 | 第56-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7.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