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中国传统造园意境的景视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8-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范围的界定 | 第9-10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0页 |
·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外关于意境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外关于景视设计研究现状 | 第11页 |
·课题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1-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2 中国传统造园意境的研究 | 第14-22页 |
·中国传统造园意境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意境的发展概述 | 第14-15页 |
·意境进入中国传统造园的发展过程 | 第15页 |
·中国传统造园意境的内涵与特点 | 第15-18页 |
·中国传统造园意境的内涵 | 第15-17页 |
·中国传统造园意境的的特点 | 第17-18页 |
·意境与景视设计的关系 | 第18-20页 |
·意境审美的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意境的生成过程 | 第19-20页 |
·意境与景视设计的关系 | 第20页 |
·小结 | 第20-22页 |
3 中国传统造园意境的分类 | 第22-32页 |
·中国传统造园的景象空间分析 | 第22-26页 |
·中国传统造园中景象的构建 | 第22-23页 |
·中国传统造园的空间类型与空间形态 | 第23-24页 |
·中国传统造园的空间序列模式 | 第24-26页 |
·中国传统造园游赏过程中的视觉感知方式分析 | 第26-27页 |
·静态观赏的分析 | 第26页 |
·动态观赏的分析 | 第26-27页 |
·中国传统造园意境基于视觉感知方式的分类 | 第27-30页 |
·山水型意境 | 第27-28页 |
·主题型意境 | 第28-29页 |
·庭院型意境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4 再现"山水型"意境的景视设计研究 | 第32-46页 |
·"山水型"意境的传统案例分析 | 第32-37页 |
·"三潭印月"景点及周边景象空间概述 | 第32-34页 |
·最佳观景点的景面构图分析 | 第34-36页 |
·"山水型"意境的营造手法 | 第36-37页 |
·再现"山水型"意境的实践案例研究 | 第37-44页 |
·项目概况 | 第37-38页 |
·景点基地现状及景象空间分析 | 第38-41页 |
·景点景象空间设计 | 第41-43页 |
·"山水型"意境的再现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5 再现"主题型"意境的景视设计研究 | 第46-62页 |
·"主题型"意境的传统案例分析 | 第46-51页 |
·福山庙建筑群概述 | 第46-47页 |
·福山庙建筑群景象空间分析 | 第47-51页 |
·"主题型"意境的营造手法 | 第51页 |
·再现"主题型"意境的实践案例研究 | 第51-61页 |
·项目概况 | 第52页 |
·基地现状及历史文化背景分析 | 第52-55页 |
·"纪源文化绿地"的景象空间设计 | 第55-60页 |
·"主题型"意境的再现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6 再现"庭院型"意境的景视设计研究 | 第62-72页 |
·"庭院型"意境的传统案例分析 | 第62-66页 |
·畅园景象空间概述 | 第62-63页 |
·畅园庭院景象空间分析 | 第63-65页 |
·"庭院型"意境的营造手法 | 第65-66页 |
·再现"庭院型"意境的优秀案例解析 | 第66-71页 |
·选址与布局 | 第66-67页 |
·主庭院景象空间分析 | 第67-70页 |
·"庭院型"意境的再现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7 结论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图表清单 | 第80-84页 |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