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运行论文

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混煤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目录第1-6页
CONTENTS第6-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符号表第13-14页
1 前言第14-28页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20页
     ·我国煤资源利用现状第14-15页
     ·开发生物质能的意义第15-16页
     ·生物质能的特点第16页
     ·生物质能的利用转化技术及现状第16-20页
   ·生物质与煤共燃的研究现状第20-26页
     ·生物质与煤共燃的污染物排放特性第21-24页
     ·生物质在各种锅炉中燃烧的技术概况第24-26页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26-28页
     ·研究目的第26-27页
     ·研究内容第27-28页
2 实验系统介绍与研究方法第28-36页
   ·实验样品的制备第28页
   ·燃煤循环流化床实验台第28-32页
     ·实验台本体系统第30页
     ·风煤系统第30页
     ·炉温控制系统第30-31页
     ·多功能实验控制台第31页
     ·烟气分析系统第31-32页
   ·临界流化速度测定实验台第32-33页
   ·CFB燃煤实验台污染物排放实验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物质混煤的临界流态化分析第36-42页
   ·煤与生物质的粒度分布第36页
   ·临界流化速度特性第36-41页
     ·各个掺混比例的临界流化速度第37页
     ·临界流化速度的理论计算第37-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硫氧化物排放特性第42-52页
   ·煤燃烧过程中SO_2的生成机理第42-44页
   ·煤和生物质分别燃烧时SO_2的排放规律第44-45页
   ·掺混比例对SO_2排放的影响第45-49页
   ·燃烧温度对SO_2排放的影响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氮氧化物排放特性第52-64页
   ·煤燃烧过程中NO_X的生成机理第52-54页
   ·煤和生物质分别燃烧时NO_X的排放规律第54-56页
   ·掺混比例对NO_X排放的影响第56-60页
   ·燃烧温度对NO_X排放的影响第60-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结论和建议第64-67页
   ·全文总结第64-66页
   ·建议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AN总线技术的燃气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碱性物质对生物质混煤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影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