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7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 ·低渗透油田可采储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局限性 | 第8-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9-1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0页 |
| ·本文所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回顾 | 第11-18页 |
| ·油田开发前期阶段可采储量预测方法 | 第11-14页 |
| ·经验公式法 | 第11-12页 |
| ·表格计算法 | 第12-13页 |
| ·类比法 | 第13页 |
| ·驱油效率——波及系数法 | 第13-14页 |
| ·油田开发中后期阶段可采储量预测方法 | 第14-18页 |
| ·童宪章图版法 | 第14页 |
| ·水驱特征曲线法 | 第14-16页 |
| ·递减曲线法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已开发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规律研究 | 第18-24页 |
| ·指数递减规律 | 第18-20页 |
| ·凹型曲线 | 第20-21页 |
| ·含水和采出程度新图版 | 第21-24页 |
| 第四章 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标准化方法的改进和驱油效率计算方法的修正 | 第24-33页 |
| ·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确定方法 | 第24-29页 |
| ·驱油效率计算的修正 | 第29-33页 |
| 第五章 基于多元回归方法的低渗透油田可采储量新公式的建立 | 第33-38页 |
| ·影响油藏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 第33-35页 |
| ·采收率新公式的建立 | 第35-38页 |
| ·多元回归分析原理 | 第35-36页 |
| ·实例应用 | 第36-38页 |
| 第六章 低渗透油田地质单元储量估算与可采储量标定 | 第38-42页 |
| ·地质单元地质储量估算 | 第38-40页 |
| ·地质单元储量估算原则 | 第38页 |
| ·地质单元储量估算方法 | 第38-40页 |
| ·低渗透油田地质单元可采储量标定 | 第40-42页 |
| ·油田技术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 第40页 |
| ·可采储量计算选值原则 | 第40-41页 |
| ·细划地质单元可采储量标定的实例分析 | 第41-42页 |
| 第七章 水驱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 第42-50页 |
| ·水驱潜力基本概念 | 第42页 |
| ·水驱潜力评价方法 | 第42-46页 |
| ·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42-45页 |
| ·注采系统调整提高采收率潜力 | 第45-46页 |
| ·加密调整提高采收率潜力 | 第46页 |
| ·水驱潜力评价实例应用 | 第46-50页 |
| ·该油区的基本特征 | 第46页 |
| ·评价单元分类统计 | 第46-48页 |
| ·水驱潜力评价结果 | 第48-50页 |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0页 |
| ·建议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