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ANET隧道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VPN产生的背景 | 第12页 |
·下一代Internet与SUPANET的提出 | 第12-13页 |
·SUPANET与EPFTS | 第13-15页 |
·SUPANET网络体系结构 | 第13-14页 |
·EPFTS技术 | 第14-15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隧道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隧道技术概述 | 第17-19页 |
·VPN隧道的定义 | 第17页 |
·VPN隧道的分类 | 第17-19页 |
·常用隧道技术 | 第19-22页 |
·PPTP | 第19页 |
·L2TP | 第19-20页 |
·IPSec | 第20-21页 |
·MACsec | 第21-22页 |
·现有隧道技术的不足 | 第22-23页 |
·EPFSec的提出 | 第23-24页 |
·小节 | 第24-25页 |
第3章 EPFSec安全结构 | 第25-40页 |
·QoSNP简介 | 第25-28页 |
·SUPANET专用应用层协议的通用格式 | 第25-27页 |
·扩展后的QoSNP协议数据单元分类 | 第27-28页 |
·SUPANET VPN网络 | 第28-29页 |
·SUPANET VPN网络结构 | 第28-29页 |
·用户边缘设备 | 第29页 |
·SUPANET边缘路由器 | 第29页 |
·SUPANET核心网路由器 | 第29页 |
·EPFSec安全结构 | 第29-35页 |
·EPFSec安全结构 | 第29-31页 |
·安全策略与安全策略数据库 | 第31-34页 |
·安全关联与安全关联数据库 | 第34-35页 |
·EPFSec三种隧道模式 | 第35-39页 |
·SE-SE | 第35-36页 |
·UE-UE | 第36-37页 |
·PC-UE | 第37-38页 |
·三种隧道模式的比较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EPFSec隧道技术研究 | 第40-61页 |
·EPFSec安全服务 | 第40-42页 |
·认证服务 | 第40-41页 |
·加密服务 | 第41-42页 |
·EPFSec帧格式 | 第42-46页 |
·认证帧格式 | 第42-44页 |
·加密帧格式 | 第44-46页 |
·EPFSec认证服务 | 第46-51页 |
·认证的范围 | 第46-47页 |
·认证封装 | 第47-49页 |
·认证帧传输 | 第49页 |
·认证解封装 | 第49-51页 |
·EPFSec加密服务 | 第51-54页 |
·加密的范围 | 第51页 |
·加密封装 | 第51-53页 |
·加密数据帧的传输 | 第53页 |
·加密解封装 | 第53-54页 |
·认证与加密的结合应用 | 第54-57页 |
·同时应用认证与加密的封装 | 第55页 |
·同时应用认证与加密的解封装 | 第55-57页 |
·隧道的建立与拆除 | 第57-59页 |
·隧道的建立 | 第57页 |
·隧道的拆除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仿真实验 | 第61-77页 |
·仿真目的与内容 | 第61页 |
·仿真模型设计 | 第61-67页 |
·网络拓扑建模 | 第61-62页 |
·EPFSec认证头与PDU建模 | 第62页 |
·TSE节点的建模 | 第62-64页 |
·SR节点的建模 | 第64-66页 |
·TDE节点的建模 | 第66-67页 |
·仿真过程及结果 | 第67-76页 |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7-69页 |
·消息传递流程 | 第69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9-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