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下的道路客运票制票价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的关键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 | 第18-27页 |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 | 第18-20页 |
·形成过程 | 第18页 |
·定义 | 第18-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我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特点 | 第20-22页 |
·城乡道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 第20-21页 |
·城乡道路客运量持续增加 | 第21-22页 |
·城乡居民出行环境日益改善 | 第22页 |
·城乡道路客运管理体制、市场政策分析 | 第22-25页 |
·管理体制 | 第23-24页 |
·市场政策 | 第24-25页 |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对票制票价要求 | 第25-27页 |
第3章 城乡道路客运票制票价现状 | 第27-42页 |
·道路客运票制票价基本概念 | 第27-31页 |
·分类 | 第27页 |
·票制票价 | 第27-31页 |
·国外城乡道路客运票制票价 | 第31-33页 |
·我国城乡道路客运票制票价 | 第33-38页 |
·城市公交票制票价 | 第33-36页 |
·班线客运票制票价 | 第36-37页 |
·新型城乡道路客运票制票价 | 第37-38页 |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客运票制票价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城乡道路客运票制票价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我国城乡道路客运票制票价发展趋势 | 第40-42页 |
第4章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票价模型研究 | 第42-58页 |
·定价理论 | 第42-47页 |
·劳动价值理论 | 第42-43页 |
·均衡价格理论 | 第43-45页 |
·厂商理论 | 第45-46页 |
·次优价格理论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页 |
·城乡道路客运定价现状 | 第47-49页 |
·城乡班线定价 | 第48页 |
·城市公交定价 | 第48-49页 |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票价制定模型 | 第49-58页 |
·定价模型影响因素 | 第50页 |
·定价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定价模型的可行性 | 第51页 |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定价模型 | 第51-57页 |
·模型的适应性 | 第57-58页 |
第5章 成都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票制票价实例 | 第58-73页 |
·成都市城乡基本情况概述 | 第58页 |
·城乡客运交通现状 | 第58-61页 |
·公共交通发展状况 | 第58-59页 |
·道路客运概况 | 第59-61页 |
·成都城乡客运一体化现状 | 第61-62页 |
·管理体制现状 | 第61页 |
·政策现状 | 第61-62页 |
·成都城乡客运一体化票制票价模式 | 第62-67页 |
·城区公交票制票价 | 第62-63页 |
·城乡公交票制票价 | 第63-64页 |
·客运班线 | 第64-67页 |
·双流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票价制定研究案例 | 第67-71页 |
·背景 | 第68页 |
·票价影响因素 | 第68页 |
·模型的适应性 | 第68-69页 |
·模型采用 | 第69页 |
·模型求解 | 第69-70页 |
·模型求解结果 | 第70-71页 |
·效果概述 | 第71页 |
·成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票制票价案例启示 | 第71-73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73-75页 |
1 结论 | 第73-74页 |
2 不足与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