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民事再审程序基础理论 | 第9-17页 |
一、民事再审程序的涵义 | 第9-11页 |
(一) 再审程序的概念 | 第9页 |
(二) 再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的关系 | 第9-11页 |
二、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 | 第11-15页 |
(一) 民事诉讼价值概述 | 第11-12页 |
(二) 诉讼公正 | 第12-13页 |
(三) 诉讼效益 | 第13-14页 |
(四) 程序安定 | 第14-15页 |
三、我国民事再审启动程序的特点 | 第15-17页 |
(一) 启动主体多元化 | 第15-16页 |
(二) 不同的启动主体启动事由不相同 | 第16页 |
(三) 不同的启动主体启动期限不相同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法院启动再审程序 | 第17-21页 |
一、概述 | 第17-18页 |
(一) 法院启动再审程序的立法现状 | 第17页 |
(二) 法院启动再审程序的特点 | 第17-18页 |
二、我国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一) 法院启动再审程序有违当事人处分原则 | 第18-19页 |
(二) 法院启动再审有损生效判决的既判力 | 第19-20页 |
(三) 法院启动再审有违法官作为裁判者的中立地位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程序 | 第21-30页 |
一、各国民事检察相关制度比较研究 | 第21-24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民事检察相关制度 | 第21-22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民事检察相关制度 | 第22-23页 |
(三) 前苏联的民事检察相关制度 | 第23-24页 |
(四) 各国民事检察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24页 |
二、我国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一) 我国检察院事后监督的检察监督方式 | 第25页 |
(二) 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期限法律没有规定 | 第25-26页 |
(三) 检察院抗诉的事由仍需要改进 | 第26页 |
(四) 检察院在抗诉程序中的地位和职能不明确 | 第26-27页 |
三、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程序的完善 | 第27-30页 |
(一) 关于检察院抗诉的期限 | 第27-28页 |
(二) 关于检察院在抗诉程序中的地位和职能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当事人申请再审程序 | 第30-40页 |
一、当事人申请再审和相关概念 | 第30-32页 |
(一) 当事人申请再审和申诉 | 第30-31页 |
(二) 申请再审和再审之诉 | 第31-32页 |
二、建立民事再审之诉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一) 建立再审之诉可以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 第32-33页 |
(二) 建立再审之诉可以有效地消除"无限再审"现象 | 第33-34页 |
三、我国民事再审之诉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34-40页 |
(一) 提起民事再审之诉的事由 | 第34-37页 |
(二) 提起再审之诉的期间 | 第37-38页 |
(三) 再审之诉的管辖法院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