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失业保险制度就业促进功能的分析与评价

 摘要第1-8页
绪论第8-17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第9-11页
  (一) 就业与失业第9-10页
  (二) 失业保险第10页
  (三)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内容第10-11页
 三、相关文献综述第11-15页
  (一) 国际研究第11-12页
  (二) 国内研究第12-14页
  (三) 国内外研究评价第14-15页
  (四) 亟待研究的问题第15页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15-17页
  (一) 基本框架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失业保险制度对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第17-26页
 一、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第17-18页
 二、失业保险给付水平与给付期限对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第18-24页
  (一) 收入——闲暇模型第18-20页
  (二) 搜寻理论第20-24页
 三、失业保险给付方式对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第24-26页
第二章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就业促进功能的综合评价第26-40页
 一、失业保险制度从“救济”到“就业”的发展历史第26-27页
 二、因子评价分析的原理和步骤第27-30页
  (一) 评价方法第27-28页
  (二) 因子分析法的步骤第28-30页
 三、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第30-32页
  (一) 指标选取原则第30-31页
  (二) 指标选取第31-32页
 四、我国失业保险就业促进功能的综合评价第32-40页
  (一) 因子分析的适当性检验第33-34页
  (二) 提取因子第34页
  (三) 建立因子载荷矩阵第34-36页
  (四) 计算因子得分第36页
  (五) 综合评价第36-40页
第三章 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就业促进功能的建议第40-47页
 一、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第40-41页
 二、改进失业保险的费率机制第41-43页
 三、调整失业保险的给付条件、给付方式与给付水平第43-45页
  (一) 给付条件第43页
  (二) 给付方式第43-44页
  (三) 给付水平第44-45页
 四、缩短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第45-46页
 五、优化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结构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实现“住有所居”的政府可作为空间--以廉租房制度为例
下一篇:我国民事再审启动程序的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