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含义界定 | 第9-19页 |
第一节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的属性和地位 | 第9-12页 |
一、属于客观构成要件要素还是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 第10页 |
二、属于客观构成要件中的何种具体要素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准确含义 | 第12-19页 |
一、当前刑法学界对斡旋者与被斡旋者之间关系存在的争议 | 第12-13页 |
二、对斡旋者与被斡旋者之间关系诸说的评议 | 第13-15页 |
三、斡旋者与被斡旋者之间关联性关系的定性 | 第15页 |
四、“被斡旋者有随时利用斡旋者职权或地位具体可能性”的关联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15-19页 |
第二章 被利用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性质认定 | 第19-22页 |
第一节 被利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行为性质方面需要探讨的问题 | 第19页 |
第二节 对被利用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性质方面三个问题的具体解读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件属性及含义界定 | 第22-34页 |
第一节 “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件属性及地位 | 第22-30页 |
一、“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属于主观构成要件还是客观构成要件 | 第23-26页 |
二、“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件地位 | 第26-30页 |
第二节 “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准确含义 | 第30-32页 |
第三节 “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合理性探讨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斡旋受贿罪名及法定刑独立性探析 | 第34-38页 |
第一节 斡旋受贿罪名独立性探讨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斡旋受贿法定刑独立性探讨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