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7-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 安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征 | 第10-11页 |
·皖南花猪的种质特征 | 第10-11页 |
·皖南黑猪的种质特性 | 第11页 |
2 猪产仔数性状主效基因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PRLR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第12-13页 |
·BF 基因结构和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3 多产性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多世代选择法 | 第14页 |
·超多产选择法 | 第14页 |
·家系指数选择法 | 第14页 |
·BLUP 法 | 第14页 |
·排卵数和出生前存活率的指数选择 | 第14-15页 |
4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5-18页 |
·RAPD 技术 | 第15页 |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 第15页 |
·SSR:简单重复序列 | 第15-16页 |
·SNP 技术 | 第16页 |
·PCR-RFLP技术 | 第16-18页 |
引言 | 第18-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材料 | 第19-21页 |
·样本组成 | 第19页 |
·产仔性状的性能记录 | 第1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软件工具 | 第20页 |
·常规溶液及试剂配制 | 第20-21页 |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8页 |
·DNA 提取 | 第21-22页 |
·DNA 浓度和纯度的测定 | 第22页 |
·引物设计 | 第22页 |
·PCR 反应 | 第22-24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4页 |
·PCR-RFLP 反应体系 | 第24页 |
·基因型分析 | 第24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28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基因组提取结果检测 | 第28页 |
·PRLR 基因片段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8-29页 |
·PRLR 基因的PCR 检测结果 | 第28页 |
·PRLR 基因PCR-RFLP 分析 | 第28-29页 |
·BF 基因的PCR 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BF 基因PCR-RFLP 分析 | 第29-30页 |
·安徽两个地方猪种PRLR 基因的RFLP 研究结果 | 第30-31页 |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 第30页 |
·两个猪种PRLR 基因遗传多态性 | 第30-31页 |
·PRLR 基因型与两个猪群繁殖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 第31页 |
·安徽两个地方猪种BF 基因的RFLP 研究结果 | 第31-33页 |
·两个猪种BF 基因遗传多态性 | 第32页 |
·BF 基因型与两个猪群繁殖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 第32-33页 |
·皖南黑猪PRLR、BF 基因合并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 | 第33页 |
·皖南花猪PRLR、BF 基因合并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 | 第33-34页 |
·两个地方猪种繁殖性状的比较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关于DNA 的提取及保存 | 第35页 |
·PCR 反应过程中的影响 | 第35页 |
·PRLR、BF 基因在皖南花猪、皖南黑猪多态性分布 | 第35-36页 |
·PRLR 基因对猪产仔性状的影响 | 第36页 |
·BF 基因对猪产仔性状的影响 | 第36页 |
·PRLR、BF 基因的聚合效应对猪产仔性状的影响 | 第36页 |
·皖南花猪、皖南黑猪繁殖性状的比较 | 第36-37页 |
4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