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全球的水资源问题 | 第9-10页 |
1-1-2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 第10页 |
§1-2 节水减排的技术途径 | 第10-11页 |
§1-3 水系统的集成技术 | 第11-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考虑再利用的多杂质用水网络的设计 | 第18-33页 |
§2-1 浓度势的计算 | 第18-22页 |
2-1-1 质量负荷为参数的计算 | 第18-19页 |
2-1-2 以杂质浓度为参数的计算 | 第19-22页 |
§2-2 设计步骤 | 第22-23页 |
2-2-1 确定用水过程的执行顺序 | 第22-23页 |
2-2-2 选择源水流执行用水过程 | 第23页 |
§2-3 应用实例 | 第23-31页 |
2-3-1 例2-1 | 第23-25页 |
2-3-2 例2-2 | 第25-27页 |
2-3-3 例2-3 | 第27-30页 |
2-3-4 其它算例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包括多个外部水源的用水网络设计 | 第33-43页 |
§3-1 多水源问题的概述 | 第33页 |
§3-2 设计方法 | 第33-35页 |
3-2-1 内部及外部源水流的差异 | 第33-34页 |
3-2-2 设计步骤 | 第34-35页 |
§3-3 应用实例 | 第35-41页 |
3-3-1 例3-1 | 第35-37页 |
3-3-2 例3-2 | 第37-39页 |
3-3-3 例3-3 | 第39-41页 |
§3-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浓度势与数学规划法相结合对多水源水网络的设计 | 第43-49页 |
§4-1 设计方法 | 第43-45页 |
4-1-1 设计思路 | 第43页 |
4-1-2 用水过程执行顺序的确定 | 第43页 |
4-1-3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 第43-45页 |
§4-2 应用实例 | 第45-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