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创新 | 第12-13页 |
2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绩效审计现状分析 | 第13-22页 |
·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受托经济责任学说是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前提 | 第13-14页 |
·凯恩斯革命和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展是绩效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 | 第14页 |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绩效审计发展的政治动力 | 第14页 |
·绩效审计与其他审计概念的辨析 | 第14-15页 |
·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辨析 | 第14-15页 |
·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辨析 | 第15页 |
·绩效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辨析 | 第15页 |
·国外绩效审计的借鉴与取舍 | 第15-18页 |
·具有明确的绩效审计目标——"改进服务、提高绩效" | 第15-16页 |
·倡导绩效审计要"保持灵活和创造性" | 第16页 |
·绩效审计注重相互沟通和合作 | 第16-17页 |
·绩效审计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规范 | 第17页 |
·绩效审计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 第17页 |
·注重审计时间、成本和质量三者的平衡 | 第17页 |
·注重绩效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 | 第17-18页 |
·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立场 | 第18-20页 |
·审计机关要促进政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 第18-19页 |
·审计机关要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信息 | 第19页 |
·审计机关要关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效率效果 | 第19-20页 |
·审计机关要关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效益情况 | 第20页 |
·我国现阶段绩效审计主要特点 | 第20-22页 |
·绩效审计发展较快 | 第20-21页 |
·绩效审计发展存在地区差异 | 第21页 |
·"结合型"绩效审计占多数 | 第21页 |
·涉及领域广泛,成效明显 | 第21-22页 |
3 现阶段我国开展绩效审计操作模式及评价 | 第22-30页 |
·绩效审计操作程序模式 | 第22-25页 |
·绩效审计操作程序模式的四个阶段 | 第24页 |
·绩效审计程序模式的"一点两端" | 第24-25页 |
·绩效审计的审计技术方法 | 第25-28页 |
·信息收集技术 | 第25-26页 |
·信息分析评价技术 | 第26-27页 |
·创新方法 | 第27-28页 |
·现行绩效审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30页 |
·绩效审计在方法使用中只保留财务审计的痕迹 | 第28页 |
·各科学方法在绩效审计中的使用还欠深入 | 第28页 |
·未对绩效审计项目做出综合绩效评价 | 第28页 |
·未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4 我国现阶段绩效审计评价难点相关问题研究 | 第30-36页 |
·确定评价标准的难点 | 第30页 |
·绩效审计评价框架的构建 | 第30-32页 |
·评价框架理论基础一"平衡计分卡" | 第30-31页 |
·绩效审计评价框架的四个层面 | 第31-32页 |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选用 | 第32-33页 |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要以法律、法规、政策为准绳 | 第32页 |
·选择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时考虑三个层次内容 | 第32-33页 |
·选择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时应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 | 第33页 |
·注重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灵活性 | 第33页 |
·对我国形成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思路 | 第33-36页 |
·绩效审计可以采用的评价标准 | 第33-34页 |
·从审计目标的角度谈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34页 |
·从财务角度谈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34-35页 |
·从非财务角度谈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35-36页 |
5 平房危电改造工程绩效审计具体做法和成果分析 | 第36-49页 |
·危电改造工程绩效审计项目概况及特点 | 第36页 |
·危电改造工程绩效评价开展过程中主要做法 | 第36-43页 |
·确定项目,把握四项原则 | 第36-37页 |
·清思路,把握四道环节 | 第37-38页 |
·围绕"三E",合理组织审计实施 | 第38-39页 |
·创新手段,注重绩效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 | 第39-43页 |
·审计取得的成果 | 第43-44页 |
·平房危改电投资绩效审计的成果转化 | 第44-49页 |
·注重把握现阶段投资绩效审计的内容,突出审计重点 | 第44-46页 |
·注重改进审计组织方式、方法,采用先进审计技术 | 第46-48页 |
·注重突出审计实效,落脚于两大目标的实现 | 第48-49页 |
6 推动绩效审计深入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49-53页 |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将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 | 第49页 |
·加强合作与沟通,为绩效审计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 第49-50页 |
·借鉴并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方法 | 第50页 |
·合理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 第50页 |
·加强绩效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 第50-51页 |
·加强规范,建立总结反馈机制 | 第51页 |
·加强和改善审计队伍建设 | 第51-53页 |
7 结论 | 第53-55页 |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详细摘要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