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论文--图像编码论文

面向多核体系结构的可视媒体加速处理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可视媒体概述第12-13页
   ·多核处理器发展概述第13-15页
   ·面向多核处理器的可视媒体并行加速的关键问题第15-16页
   ·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创新点第16-20页
第2章 相关工作和基本理论第20-33页
   ·本章引言第20页
   ·可视媒体并行加速算法研究的发展第20-22页
   ·可视媒体处理算法特点第22-24页
   ·可视媒体并行加速算法分类第24-27页
   ·面向多核体系结构的可视媒体并行加速系统第27-32页
     ·面向对称多核处理器的可视媒体并行加速系统第28-30页
     ·面向不对称多核处理器的可视媒体并行加速系统第30-31页
     ·面向混合式多核处理器的可视媒体并行加速系统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基于混合式多核体系结构的光线跟踪并行处理算法第33-47页
   ·本章引言第33-34页
   ·混合式多核处理器cell/B.E第34-37页
     ·Cell/B.E的基本框架第34-35页
     ·SPE的体系结构第35-36页
     ·Cell/B.E.的本地存储与数据传输第36-37页
   ·光线跟踪算法第37-39页
     ·光线跟踪算法的特点第37-38页
     ·光线跟踪算法的原理第38页
     ·光线跟踪算法并行化的难点第38-39页
   ·在Cell/B.E上的光线跟踪算法设计第39-41页
     ·空间检索结构-KD树第39页
     ·数据并行第39-41页
     ·KD树的光线跟踪可并行性分析第41页
   ·实现方法第41-44页
     ·并行KD树在PPE和sPE上的实现第41-42页
     ·在Cell/B.E.上实现光线跟踪的特殊点第42-4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基于多核体系结构的多视点视频编解码并行处理算法第47-75页
   ·本章引言第47-49页
   ·多视点视频编解码算法可并行性分析第49-58页
     ·多视点视频编解码的算法特点第50-52页
     ·多视点视频编解码并行粒度选择第52-53页
     ·静态调度多视点视频编解码可并行性分析第53-58页
   ·自适应数据驱动的多视点视频编解码并行算法第58-65页
     ·数据并行方法第58-60页
     ·自适应的数据驱动并行调度算法第60-61页
     ·在异构多核处理器上实现多视点视频编解码第61-6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65页
   ·基于对称多核体系结构的帧级启发式调度算法第65-68页
     ·基于DAG的多视点视频编解码启发式算法设计第66-67页
     ·帧级并行加速的多视点视频编解码算法设计第67-68页
     ·实现与结果分析第68页
   ·本章小结第68-75页
第5章 面向多核体系结构的可视媒体启发式调度算法评估模型第75-91页
   ·本章引言第75-77页
   ·形式化表达第77-80页
     ·可视媒体并行加速处理问题的形式化表达第77-78页
     ·应用于多视点视频编解码第78-80页
   ·利用有向无环图理论设计模型框架第80-82页
     ·利用有向无环图理论设计启发式算法第80页
     ·模型框架的设计第80-82页
   ·模型框架的实现第82-85页
     ·多视点视频编码模块第82-83页
     ·多视点视频编解码的启发式调度模块第83-84页
     ·多视点视频编解码的多核处理平台模块第84-85页
   ·实验模拟性能与实际系统性能比较分析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91页
第6章 高可并行性的多视点视频编码算法优化设计第91-114页
   ·本章引言第91-92页
   ·预测结构的发展及可并行性分析第92-99页
     ·分级B帧的预测结构第92-93页
     ·各视点独立编解码的预测结构第93-95页
     ·在关键帧列引入视点间预测的预测结构第95-97页
     ·所有帧都引入视点间预测的预测结构第97页
     ·多视点视频编解码标准的预测结构改进第97-99页
   ·标准预测结构分析第99-100页
   ·基于3D视频的高并行性预测结构优化第100-104页
     ·预测结构设计与可并行性分析第100-103页
     ·实验结果第103-104页
   ·基于自由视点视频的改进预测结构优化第104-111页
     ·改进预测结构后的性能分析第104-108页
     ·实验结果第108-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4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14-117页
   ·全文工作的总结第114-115页
   ·未来工作的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4-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心电和指纹特征的生物密钥技术研究
下一篇:移动终端多天线及其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