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3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6-7页 |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形成、特征及对公共事务的影响力 | 第7-10页 |
一、网络舆论的形成 | 第7-8页 |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 第8-9页 |
三、网络舆论对公共事务的影响力 | 第9-10页 |
第三节 相关研究动态、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一、相关研究动态及现状 | 第10-12页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我国领土争端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近年来传统媒体的相关报道 | 第13-19页 |
第一节 中印、中日、中韩等双边领土争端简述 | 第14-17页 |
一、中印争议的历史与现状 | 第14-15页 |
二、中日东海划界与钓鱼岛之争 | 第15页 |
三、中韩文化之争引发的领土纷争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近年来传统媒体围绕争端所做的有关报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因领土争端而产生的网络舆论及其成因分析 | 第19-27页 |
第一节 某些特定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论 | 第19-23页 |
一、保钓事件与中日东海划界:网络舆论的不定期爆发 | 第19-21页 |
二、因中韩之争而起的网络舆论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网络舆论在领土争端中的表现探因 | 第23-27页 |
一、基于国家利益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使然 | 第23-25页 |
二、"集体无意识"与群体性心理衍生出的情绪化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网络舆论在解决我国领土争端中所具有的意义 | 第27-38页 |
第一节 理论上与现实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 第27-32页 |
一、政府层面: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和对策依据 | 第27-29页 |
二、民众层面:弥补了相关知识的欠缺 | 第29-31页 |
三、政治层面:提升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度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领土问题网络舆论的负面性表现 | 第32-38页 |
一、渗透了强烈而偏执的历史情绪与民族主义 | 第33-34页 |
二、不能从国家长远利益与国际战略格局看待政府的外交政策 | 第34-36页 |
三、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可能带来"群体极化"与"雪崩效应"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领土问题相关网络舆论研究带来的启示 | 第38-46页 |
第一节 规范与引导策略 | 第38-43页 |
一、扩大信息开放度:避免在领土问题上产生无知或冲动 | 第39-41页 |
二、政府与主流媒体的引导:促使网络舆论趋向理性 | 第41-42页 |
三、由态度表达到观点表达:占领国际舆论制高点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边缘思考:网络舆论与"民族主义"的融合与交割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