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高铁客站新区空间形态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 第11-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 ·研究对象 | 第12-14页 |
| ·研究范围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理论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 ·实践研究综述 | 第2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1-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铁路客站地区空间调研与车站选址分析 | 第25-40页 |
| ·铁路客站对城市片区的影响 | 第25-34页 |
| ·城市因铁路客站的兴衰 | 第25页 |
| ·铁路客站站区空间形态调研分析 | 第25-34页 |
| ·国内高铁客站新区选址特征 | 第34-38页 |
| ·高铁客站新区区位特征 | 第34-36页 |
| ·高铁车站规模与新区范围 | 第36-37页 |
| ·高铁客站新区功能定位特征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大型高铁客站新区特征与空间形态演化 | 第40-49页 |
| ·大型高铁客站新区特征 | 第40-43页 |
| ·大型高铁客站特征 | 第40-42页 |
| ·新区具有以城市副中心为定位的特征 | 第42-43页 |
| ·大型高铁客站新区辐射范围特征 | 第43页 |
| ·大型高铁车站与城市空间催化关系 | 第43-46页 |
| ·城市新区开发的策略 | 第44页 |
| ·大型高铁客站新区开发的功能原理 | 第44-45页 |
| ·高铁对新区空间发展的不利因素 | 第45-46页 |
| ·空间机理的推演 | 第46-48页 |
| ·节点的产生(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站) | 第46页 |
| ·节点的扩张(构建快速交通系统) | 第46-47页 |
| ·功能的蔓延(用地开发) | 第47页 |
| ·区域的定型(城市副中心)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大型高铁客站新区功能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 第49-66页 |
| ·核心区域(点) | 第49-52页 |
| ·核心区商业空间形态 | 第50-51页 |
| ·核心区广场换乘空间设计 | 第51页 |
| ·核心区广场景观空间设计 | 第51-52页 |
| ·线性通道(线) | 第52-55页 |
| ·车行通道 | 第52-53页 |
| ·人行通道 | 第53-55页 |
| ·平面构成(面) | 第55-56页 |
| ·空间体量(体) | 第56-61页 |
| ·地下空间 | 第56-58页 |
| ·近地面形体 | 第58-60页 |
| ·塔楼 | 第60-61页 |
| ·大型高铁客站新区空间结构一体化设计 | 第61-65页 |
| ·大型高铁站区空间结构组合 | 第61-64页 |
| ·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原则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大型高铁客站新区空间形态类型划分 | 第66-93页 |
| ·高铁客站新区空间形态划分依据 | 第66-69页 |
| ·轴线式 | 第69-80页 |
| ·国内外轴线式新区案例 | 第69-70页 |
| ·轴线式车站的结构特点 | 第70-72页 |
| ·轴线式的功能分类 | 第72-79页 |
| ·轴线量化分析 | 第79-80页 |
| ·圈层式 | 第80-88页 |
| ·圈层式车站的特点 | 第81-85页 |
| ·高铁站区圈层形态划分 | 第85-87页 |
| ·圈层范围量化分析 | 第87-88页 |
| ·交通枢纽式 | 第88-90页 |
| ·生态自由式 | 第90-92页 |
| ·站区体现地形地貌特点 | 第90-91页 |
| ·空间形态特点 | 第91-92页 |
| ·自由型站区设计原则 | 第92页 |
| ·小结 | 第92-93页 |
| 第六章 武汉站新区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 第93-105页 |
| ·武汉站站区规划研究 | 第93-94页 |
| ·武汉站站区现状调研 | 第94-95页 |
| ·武汉站站区城市设计研究 | 第95-104页 |
| ·核心区概念规划设计(点) | 第95-96页 |
| ·景观商业立体轴线(线) | 第96-98页 |
| ·平面功能形态布局(面) | 第98-99页 |
|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整体空间城市设计(体) | 第99-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 ·总结 | 第105页 |
| ·展望 | 第105-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 附录1 调研表 | 第111-113页 |
| 附录2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3-114页 |
| 附录3 图表资料来源 | 第114-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