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0-12页 |
|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既往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武汉史与武汉城市建筑史研究 | 第14-15页 |
| ·建设管理体系研究 | 第15-16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6页 |
| ·全文框架 | 第16-18页 |
| 第2章 近代中国建设管理体系 | 第18-27页 |
| ·历史起源 | 第18-21页 |
| ·西方的建设管理体系 | 第18-20页 |
| ·近代租界的建设管理体系 | 第20-21页 |
| ·发展历程 | 第21-26页 |
| ·起步时期(1840-1911) | 第21-22页 |
| ·形成时期(1911-1927) | 第22-23页 |
| ·活跃时期(1927-1937) | 第23-24页 |
| ·定型时期(1937-1949) | 第24-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近代武汉建设管理体系 | 第27-53页 |
| ·近代武汉建设管理体系研究时间界定依据 | 第27-28页 |
| ·武汉建设管理体系的起步时期(1840-1911年) | 第28-31页 |
| ·城市建筑形态 | 第29-30页 |
| ·建设管理部门 | 第30页 |
| ·建设管理制度和建筑法规 | 第30-31页 |
| ·武汉建设管理体系的形成时期(1911-1927年) | 第31-34页 |
| ·城市建筑形态 | 第31-33页 |
| ·建设管理部门 | 第33页 |
| ·建设管理制度和建筑法规 | 第33-34页 |
| ·武汉建设管理体系的活跃时期(1927-1937年) | 第34-44页 |
| ·城市建筑形态 | 第34-35页 |
| ·建设管理部门 | 第35-36页 |
| ·建设管理制度和建筑法规 | 第36-44页 |
| ·武汉建设管理体系的定型时期(1937-1949年) | 第44-52页 |
| ·城市建筑形态 | 第44-45页 |
| ·建设管理部门 | 第45-46页 |
| ·建设管理制度和建筑法规 | 第46-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近代武汉建设管理体系的历史作用 | 第53-60页 |
| ·促进武汉传统建设与营造向现代化转型 | 第53-54页 |
| ·推动武汉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完善 | 第54-55页 |
| ·保证了武汉建筑形态的合理有序 | 第55页 |
| ·影响了武汉现代建设管理体系 | 第55-59页 |
| ·建设管理部门 | 第55-58页 |
| ·建设管理制度和建筑法规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总结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录1 论文图表来源 | 第62-64页 |
| 第1章 | 第62页 |
| 第2章 | 第62页 |
| 第3章 | 第62-63页 |
| 第4章 | 第63-64页 |
|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档案馆资料 | 第65-66页 |
| 武汉市档案馆资料 | 第65页 |
| 湖北省档案馆资料 | 第65-66页 |
| 著作 | 第66-68页 |
| 期刊文章和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