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股东出资瑕疵对外民事责任的界定 | 第13-22页 |
·股东出资瑕疵的界定 | 第13-16页 |
·股东出资瑕疵对外民事责任的界定 | 第16-18页 |
·股东出资瑕疵对外民事责任的概念 | 第16页 |
·股东出资瑕疵对外民事责任的正当性基础考察 | 第16-18页 |
·股东出资瑕疵对外民事责任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8-22页 |
·责任模糊阶段 | 第18-19页 |
·无限责任阶段 | 第19页 |
·区别性的补充有限责任阶段 | 第19-20页 |
·区别否定法人人格责任阶段 | 第20页 |
·连带清偿责任阶段 | 第20-22页 |
2 股东出资瑕疵对外民事责任的性质及构成要件 | 第22-28页 |
·股东出资瑕疵对外民事责任的性质 | 第22-26页 |
·国外理论评价 | 第22-24页 |
·国内理论评价 | 第24-26页 |
·股东出资瑕疵对外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6-28页 |
·股东存在瑕疵出资之情形 | 第26页 |
·公司债权人的债权合法 | 第26页 |
·公司债权人的债权受偿不足 | 第26页 |
·股东出资瑕疵与公司债权人的债权受偿不足存在因果关系 | 第26-28页 |
3 股东出资瑕疵对外民事责任制度的缺陷 | 第28-31页 |
·理论基础不足及规范层次较低 | 第28-29页 |
·理论基础不足 | 第28页 |
·规范层次较低,适用范围较窄 | 第28-29页 |
·股东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制度不合理 | 第29页 |
·出资瑕疵股东与公司之间的清偿顺序未理顺 | 第29-30页 |
·出资瑕疵股东与相关主体的责任分配未明确 | 第30页 |
·未规定适当履行出资股东是否对债权人承担责任 | 第30页 |
·未规定受让出资瑕疵股权的受让人是否对债权人承担责任 | 第30页 |
·未规定验资机构、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对出资瑕疵存在过错是否承担责任 | 第30页 |
·诉讼程序中的问题不完善 | 第30-31页 |
4 股东出资瑕疵对外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 | 第31-43页 |
·完善理论及提高规范层次 | 第31-32页 |
·完善理论 | 第31页 |
·提高规范层次和扩大适用范围 | 第31-32页 |
·重构股东抽逃出资的责任承担方式 | 第32-33页 |
·确立民事责任优先原则 | 第32页 |
·规定抽逃出资与虚假出资同质伺责 | 第32-33页 |
·理顺出资瑕疵股东与公司清偿债务的顺序 | 第33-34页 |
·确定出资瑕疵股东与相关主体的责任分配 | 第34-38页 |
·出资瑕疵股东与其他公司设立者的责任分担 | 第34-35页 |
·出资瑕疵股东与瑕疵股权受让人的责任分担 | 第35-36页 |
·出资瑕疵股东与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担 | 第36-37页 |
·出资瑕疵股东与验资机构的责任分担 | 第37-38页 |
·完善诉讼程序中的问题 | 第38-43页 |
·出资瑕疵股东的诉讼地位问题 | 第38-39页 |
·追究出资瑕疵股东责任的诉讼时效问题 | 第39-40页 |
·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