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高频焊接简介及技术现状 | 第13-17页 |
·高频焊接原理 | 第13-15页 |
·高频焊接成型优缺点及生产现状 | 第15-17页 |
·焊接残余应力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焊接残余应力的概念 | 第17页 |
·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 第17-18页 |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试 | 第18-19页 |
·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19-20页 |
·残余应力的特性 | 第20-21页 |
·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21-23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2章 高频感应焊接热源的有限元分析 | 第25-37页 |
·有限单元法基础 | 第25-28页 |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25-26页 |
·有限元方法分析的主要步骤 | 第26-27页 |
·ANSYS 软件中热分析和电磁场分析简介 | 第27-28页 |
·高频焊接温度场有限单元法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直缝焊管高频焊接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高频焊接传热的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高频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方法 | 第30-34页 |
·焊接热源问题的假设和求解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电磁场与温度场相互耦合的实现 | 第32-34页 |
·高频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 | 第34-35页 |
·高频焊接热源的选取 | 第35-36页 |
·焊接热源一般的选取方法 | 第35-36页 |
·高频焊接热源的选取方法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高频感应焊接残余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 | 第37-55页 |
·高频焊接应力场的基本理论 | 第37-42页 |
·屈服准则 | 第37-38页 |
·流动准则 | 第38-39页 |
·强化准则 | 第39-40页 |
·热弹塑性基本理论 | 第40-42页 |
·高频焊接应力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材料特性参数 | 第43页 |
·单元的选择 | 第43-44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44-45页 |
·高频焊接温度场的求解 | 第45-47页 |
·时间步长的确定 | 第46页 |
·温度场的求解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高频感应焊接残余应力场的求解 | 第47-50页 |
·焊接应力场求解分析 | 第48-49页 |
·高频感应焊接应力场在ANSYS 中的求解方法 | 第49-50页 |
·ANSYS 软件中的APDL 参数化设计语言简介 | 第50-54页 |
·APDL 参数化设计语言基础 | 第50-51页 |
·APDL 参数化设计语言的优缺点 | 第51-52页 |
·主要的残余应力求解APDL 命令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高频感应焊接温度场与残余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5-73页 |
·ANSYS 数值模拟结果 | 第55-64页 |
·ANSYS 后处理器简介 | 第55-56页 |
·高频焊接温度场模拟结果 | 第56-59页 |
·高频焊接应力场模拟结果 | 第59-64页 |
·高频感应焊接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温度场的分布及温度变化规律 | 第64页 |
·焊接件上节点温度时间变化历程 | 第64-65页 |
·高频感应焊接残余应力结果与分析 | 第65-72页 |
·等效应力随时间变化 | 第65-68页 |
·残余应力场路径分析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高频直缝焊管残余应力的测试 | 第73-80页 |
·引言 | 第73页 |
·盲孔法基本原理简介 | 第73-75页 |
·盲孔法测试残余应力的原理 | 第73-74页 |
·盲孔法计算公式 | 第74-75页 |
·直缝焊管残余应力实验 | 第75-76页 |
·主要的实验装置、仪器 | 第75页 |
·焊管残余应力测试过程 | 第75-76页 |
·残余应力测试结果 | 第76-78页 |
·测试数据的修正 | 第76-77页 |
·测试数据 | 第77-78页 |
·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