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是当代中国和谐文化产生的渊源 | 第9-15页 |
(一)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基本内涵 | 第9-11页 |
(二)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整体观集中体现和谐统一的思想 | 第11页 |
(三)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11-12页 |
(四)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 第12-13页 |
(五)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和谐观 | 第13页 |
(六)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 | 第13-15页 |
二、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内涵、特征、地位和作用 | 第15-23页 |
(一) 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 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1. 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和创新性是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重要特征 | 第16页 |
2. 尊重差异,兼容共存,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 | 第16-17页 |
(三) 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 第17-23页 |
1. 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地位 | 第17-18页 |
2. 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作用 | 第18-23页 |
三、继承传统,建设当代中国和谐文化 | 第23-34页 |
(一) 弘扬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精华 | 第23页 |
(二) 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 | 第23-25页 |
1. 当代中国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 第23-24页 |
2. 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 | 第24-25页 |
(三) 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 第25-26页 |
(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当代中国和谐文化 | 第26-29页 |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第27页 |
2.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 | 第27-28页 |
3.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第28页 |
4.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基础 | 第28-29页 |
(五)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第29-30页 |
(六) 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 第30-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