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第1章 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 第12-24页 |
| ·民族精神方面 | 第12-13页 |
| ·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但仍有不足 | 第12-13页 |
| ·热爱家乡但缺乏建设家乡的热情 | 第13页 |
| ·社会公德方面 | 第13-16页 |
|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意识获得认同 | 第14页 |
|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方面略显不足 | 第14-15页 |
| ·轻视法规纪律缺乏遵从意识 | 第15-16页 |
| ·心理素质方面 | 第16-19页 |
| ·嫉妒心理 | 第16-17页 |
| ·逆反心理 | 第17-18页 |
| ·自卑心理 | 第18页 |
| ·抑郁心理 | 第18-19页 |
| ·理想信念方面 | 第19-21页 |
| ·缺乏崇高理想甚至没有理想 | 第20页 |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 第20-21页 |
| ·自主成才方面 | 第21-24页 |
| ·学习上被动接受为主,缺乏主动探索性 | 第22页 |
| ·轻视体力劳动的错误成才观 | 第22-24页 |
| 第2章 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24-38页 |
| ·学生自身方面 | 第24-25页 |
| ·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 | 第24-25页 |
| ·道德观念偏差意志薄弱 | 第25页 |
| ·学校教育方面 | 第25-29页 |
| ·重智轻德以分数为指挥棒 | 第26页 |
| ·德育内容空洞方法单调 | 第26-27页 |
| ·教学条件差教师素质低 | 第27-29页 |
| ·家庭教育方面 | 第29-32页 |
| ·家庭教育的缺位 | 第29-30页 |
| ·家教观念陈旧方法不当 | 第30-31页 |
| ·家长自身素质不高 | 第31-32页 |
| ·社会环境影响 | 第32-36页 |
| ·网络传媒的负面影响 | 第32-34页 |
| ·一些成年人道德失范 | 第34-35页 |
| ·农村落后陋习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脱节 | 第36-38页 |
| 第3章 提高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措施建议 | 第38-50页 |
| ·抓好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 第38-42页 |
| ·重视课堂教育抓好中学生德育工作 | 第38-39页 |
| ·实施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39-40页 |
| ·改善教学条件提高中学教师素质 | 第40-41页 |
| ·重视学生心理辅导健全学生人格 | 第41-42页 |
| ·提高农村家庭德育水平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 第42-45页 |
| ·创建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 | 第43-44页 |
| ·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使用科学的家教方法 | 第44页 |
| ·办好农村家长学校,提高家长自身的道德修养 | 第44-45页 |
| ·优化农村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45-48页 |
| ·加大力度净化农村网络传媒市场 | 第46-47页 |
|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陋习 | 第47页 |
|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化道德实践 | 第47-48页 |
|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