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禽论文--鸡论文--饲料与营养论文

低磷日粮添加包衣植酸酶制粒后对肉仔鸡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7页
   ·磷的营养作用第10页
   ·植酸及其抗营养作用第10-15页
     ·植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第10-11页
     ·植酸的含量和分布第11-12页
     ·植酸的抗营养作用第12-13页
       ·影响磷的利用及造成环境污染第12页
       ·影响矿物元素的利用第12-13页
       ·影响蛋白质吸收及抑制内源消化酶的活性第13页
     ·影响植酸磷生物学利用率的因素第13-14页
     ·消除或降低植酸抗营养作用的方法第14-15页
       ·物理方法第14页
       ·化学钝化法第14页
       ·微生物发酵法第14页
       ·植酸酶处理法第14-15页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第15-23页
     ·植酸酶的来源和分类第15-17页
       ·植酸酶的来源第15-16页
       ·植酸酶的分类第16-17页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第17页
     ·影响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因素第17-20页
       ·植酸酶自身因素对其作用效果的影响第17-18页
       ·日粮因素对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影响第18-19页
       ·外界环境因素对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影响第19-20页
       ·动物本身的因素对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影响第20页
     ·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第20-23页
       ·植酸酶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第20-22页
       ·植酸酶对粗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第22页
       ·植酸酶对日粮钙、磷及微量矿物元素利用率的影响第22页
       ·植酸酶对畜禽骨骼质量的影响第22-23页
   ·提高植酸酶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第23-25页
     ·自然选择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改善植酸酶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从后处理工艺提高植酸酶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第24页
     ·包被技术提高植酸酶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包衣植酸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第25-27页
2 引言第27-28页
3 试验部分第28-61页
 试验一 包衣植酸酶耐热性评价方法研究第28-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3页
   ·试验材料第28-29页
   ·试验方法第29-30页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30-32页
   ·数据处理第32-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35页
   ·标准曲线第33页
   ·实验室条件下对植酸酶耐热性的测定结果第33-34页
   ·实际制粒条件下温度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3 讨论第35-37页
   ·温度对包衣植酸酶活性的影响第35页
   ·不同实验室评价方法对包衣植酸酶活性的影响第35-37页
  4 小结第37-38页
 试验二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第38-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42页
   ·试验材料第38页
   ·试验设计第38-39页
   ·试验饲粮第39-41页
   ·饲养管理第41页
   ·代谢试验第41页
   ·测定指标及样品测定方法第41-42页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50页
   ·低磷日粮中添加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第42-48页
   ·低磷日粮中添加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第48-50页
  3 讨论第50-54页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第50-52页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第52-54页
  4 小结第54-55页
 试验三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骨骼质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第55-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试验材料第55页
   ·样品采集方法第55-56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56页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58页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胫骨灰分和钙、磷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第57-58页
  3 讨论第58-60页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胫骨灰分和钙、磷含量的影响第58-59页
   ·包衣植酸酶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第59-60页
  4 小结第60-61页
4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4页
英文摘要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能量水平下产蛋鸡高峰期适宜蛋白、蛋氨酸需要量的确定及理想蛋白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固始鸡—安卡鸡F2代资源群PPARα基因多态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