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地区古代园林探研
致谢 | 第1-5页 |
目录 | 第5-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8-9页 |
·研究对象 | 第8页 |
·时间范围 | 第8页 |
·地域范围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中国园林历史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地方性园林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的基础条件与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基础条件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造园背景 | 第13-18页 |
·地理位置优越 | 第13页 |
·七朝古都和边疆重镇 | 第13-14页 |
·水系丰盈 | 第14-17页 |
·自然特征 | 第14-15页 |
·兴修水利 | 第15-17页 |
·地形复杂多样 | 第17页 |
·人文底蕴深厚 | 第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3 安阳地区古代园林之发展变迁及各时期园林类型 | 第18-62页 |
·中国古代园林发生学的渊源 | 第18-21页 |
·关于发生学理论 | 第18-19页 |
·安阳地区的上古村落园林 | 第19-21页 |
·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生成 | 第21-29页 |
·殷商时期的贵族园林 | 第21-25页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台苑园林 | 第25-26页 |
·汉代村落桑林园林 | 第26-29页 |
·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发展 | 第29-37页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 | 第29-31页 |
·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园林 | 第31-32页 |
·隋唐时期的寺观园林 | 第32-36页 |
·艺术特质 | 第36-37页 |
·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成熟 | 第37-61页 |
·宋元明清时期的廨署园林 | 第38-44页 |
·宋元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 | 第44-49页 |
·元明清时期的寺观园林 | 第49-52页 |
·明清安阳地区的山水风景园林 | 第52-58页 |
·明清时期的村落与古镇园林 | 第58-60页 |
·元明清时期的书院园林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4 安阳地区古代园林构园艺技与造园特色 | 第62-75页 |
·山石 | 第62-63页 |
·丘山 | 第62-63页 |
·摹山 | 第63页 |
·理水 | 第63-65页 |
·依水 | 第63-64页 |
·摹水 | 第64-65页 |
·植物 | 第65-70页 |
·植物种类 | 第65-68页 |
·因树成景 | 第68页 |
·植物配置 | 第68-70页 |
·建筑 | 第70-74页 |
·建筑类型 | 第70-72页 |
·建筑用材及建筑装修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75-78页 |
·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总体特色 | 第75页 |
·与其他地区园林文化的交融与渗透 | 第75-77页 |
·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历史地位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英文摘要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