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历史名园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途径

致谢第1-10页
摘要第10-11页
1 绪论第11-24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15页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春天第11-12页
     ·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在洛阳的重要地位第12-14页
     ·洛南里坊区内重要历史名园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第14-15页
   ·概念的界定第15-19页
     ·相关概念第15-18页
       ·城市公园绿地第15页
       ·古典园林第15-16页
       ·历史园林第16-17页
       ·遗址第17页
       ·文化景观第17-18页
     ·历史名园的概念第18页
     ·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念第18-19页
   ·研究对象的确定第19-21页
     ·研究区域的界定第19-20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0页
     ·研究时间的界定第20页
     ·历史沿革第20-21页
       ·隋唐洛阳城第20-21页
       ·五代和北宋洛阳城第2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第22-24页
     ·研究思路第22页
     ·研究框架第22-24页
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4-39页
   ·国际遗产保护的历史回顾第24页
   ·国内外遗产评估第24-31页
     ·国外遗产评估现状第24-27页
       ·加拿大第24-26页
       ·英国第26页
       ·德国第26-27页
     ·国内遗产评估现状第27-30页
     ·不同评估方法的适应性和局限性第30-31页
   ·国内外遗产保护与利用第31-34页
     ·国外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第31-33页
       ·法国第31页
       ·意大利第31-32页
       ·美国第32-33页
       ·日本第33页
     ·国内遗产保护利用模式第33-34页
   ·相关定量评价方法第34-39页
     ·Delphi法第34-35页
     ·层次分析法(AHP法)第35-37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37-38页
     ·本课题采用的评价手段和方法第38-39页
3 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历史名园评价方法第39-58页
   ·评价体系的构建第39-42页
     ·历史名园的性质第39-40页
     ·历史名园的地位第40-42页
       ·功能第40-41页
       ·价值第41-42页
     ·评价指标体系第42页
   ·权值的确定第42-46页
     ·Delphi法确定权值咨询值第42-44页
     ·AHP法确定权值第44-46页
   ·评分的确定第46-53页
     ·评分标准的确定第46页
     ·修正系数的引入第46页
     ·评分对象第46-50页
       ·评分对象选取的原则第46-47页
       ·评分对象简介第47-50页
     ·实地调查打分第50-52页
       ·调查地点和对象选取的原则第50-51页
       ·确定调查地点和对象第51-52页
       ·问卷调查第52页
     ·价值得分的计算第52-53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53-58页
     ·按综合价值分类第53页
     ·按专项价值分类第53-56页
     ·调查对象的集聚效用分析第56页
     ·调查对象的可操作性分析第56-58页
4 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历史名园遗址公园保护途径第58-69页
   ·现状分析第58-59页
   ·规划目标及定位第59页
     ·规划目标第59页
     ·规划定位第59页
   ·可行性分析第59-62页
     ·经济条件第59-60页
     ·技术条件第60-61页
     ·文化条件第61-62页
   ·考古依据第62-64页
     ·城门第62页
     ·街道第62-63页
     ·里坊第63-64页
     ·南市第64页
   ·规划结构第64-65页
   ·规划分区第65-69页
     ·按用地性质划分第65-67页
     ·按功能划分第67-69页
5 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历史名园遗址公园利用措施第69-78页
   ·利用原则第69页
     ·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第69页
     ·保护在先、利用同步第69页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第69页
     ·公益为主、惠及民众第69页
   ·利用途径第69-71页
     ·原址保护第69-70页
     ·原址复原第70页
     ·异地重建第70-71页
     ·文化利用第71页
     ·利用途径分析第71页
   ·重点遗址保护区第71-74页
     ·长夏门和建春门第71-72页
     ·白居易履道坊宅园和裴度湖园第72-73页
     ·邵雍安乐窝宅园第73-74页
     ·牡丹宫第74页
   ·绝对遗址保护区第74-75页
     ·都市农业第74-75页
     ·休闲草坪第75页
   ·建设控制区第75-76页
     ·现有建筑的改造第75-76页
     ·文化中心第76页
   ·乔木林地第76-77页
   ·建设过渡区第77页
   ·变化中的景观第77-78页
6 结语第78-81页
   ·探讨了历史地位第78页
   ·进行了量化评价第78-79页
   ·划分了保护区类型第79页
   ·提出了利用方向第79页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87页
附表第87-93页
英文摘要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研究--以淮阳、宜阳县为例
下一篇:安阳地区古代园林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