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瑞恰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导论第15-24页
 一、生平及学术历程第15-18页
 二、研究现状第18-21页
 三、研究意义及任务第21-24页
第一章 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第24-35页
 第一节 批评危机与时代要求第24-28页
 第二节 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传统第28-31页
 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影响第31-35页
第二章 语义学——瑞恰兹批评理论的基础第35-51页
 第一节 "符号-情境"理论第37-41页
 第二节 语境理论第41-44页
 第三节 隐喻理论第44-47页
 第四节 两种语言的划分第47-51页
第三章 科学化——瑞恰兹批评理论的理想诉求第51-73页
 第一节 文学价值理论第51-59页
 第二节 文学交流理论第59-65页
 第三节 本体论批评第65-73页
第四章 诗歌——与科学相对抗的语言第73-96页
 第一节 诗歌与真实第73-76页
 第二节 诗歌与科学第76-83页
 第三节 诗歌与想象第83-96页
第五章 瑞恰兹与中国文化第96-112页
 第一节 "综感"的美第96-100页
 第二节 多义实验——《孟子论心》第100-108页
 第三节 瑞恰兹与中庸之道第108-112页
第六章 瑞恰兹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及当代意义第112-128页
 第一节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对瑞恰兹的接受第112-117页
 第二节 瑞恰兹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第117-123页
 第三节 瑞恰兹文学批评理论的当下意义第123-128页
结语 瑞恰兹批评理论的局限分析第128-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41-14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规制视角的行业性行政垄断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