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2.1 世界各国页岩气产业开发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我国页岩气产业开发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2.1 页岩气的定义和特征 | 第16页 |
2.2 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概述 | 第16页 |
2.3 发展战略分析工具 | 第16-19页 |
2.3.1 PEST分析模型 | 第16页 |
2.3.2 波特“钻石”模型 | 第16-17页 |
2.3.3 SCP分析模型 | 第17页 |
2.3.4 SWOT-AHP分析模型 | 第17-19页 |
第3章 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19-26页 |
3.1 我国页岩气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 第19页 |
3.2 我国页岩气产业SCP分析 | 第19-24页 |
3.2.1 市场结构分析 | 第19-20页 |
3.2.2 市场行为分析 | 第20-22页 |
3.2.3 市场绩效分析 | 第22-24页 |
3.3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第4章 我国页岩气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 第26-35页 |
4.1 基于PEST模型的我国页岩气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 第26-29页 |
4.1.1 政治环境因素 | 第26页 |
4.1.2 经济环境因素 | 第26-28页 |
4.1.3 社会环境因素 | 第28页 |
4.1.4 技术环境因素 | 第28-29页 |
4.2 我国页岩气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29-31页 |
4.2.1 生产要素 | 第29页 |
4.2.2 需求条件 | 第29-30页 |
4.2.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 第30页 |
4.2.4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 第30-31页 |
4.2.5 政府和机会 | 第31页 |
4.3 我国页岩气产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 第31-35页 |
4.3.1 我国页岩气产业面临的机会 | 第31-33页 |
4.3.2 我国页岩气产业面临的威胁 | 第33-35页 |
第5章 我国页岩气产业内部环境分析 | 第35-42页 |
5.1 有形及无形的资源能力分析 | 第35页 |
5.2 我国页岩气产业价值链分析 | 第35-38页 |
5.2.1 我国页岩气产业价值链构成 | 第36页 |
5.2.2 我国页岩气产业价值活动分析 | 第36-38页 |
5.3 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 | 第38-42页 |
5.3.1 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内部优势 | 第38-40页 |
5.3.2 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内部劣势 | 第40-42页 |
第6章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 第42-48页 |
6.1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目标 | 第42页 |
6.2 利用SWOT矩阵制定发展战略的备选方案 | 第42-43页 |
6.3 备选战略方案的分析与选择 | 第43-48页 |
6.3.1 备选战略方案的分析 | 第43-47页 |
6.3.2 发展战略的选择 | 第47-48页 |
第7章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 第48-53页 |
7.1 增加科研专项投资和推动开发技术创新 | 第48页 |
7.2 进行机制改革和完善页岩气激励政策 | 第48-49页 |
7.3 全方位培育页岩气市场竞争环境 | 第49-50页 |
7.4 开展严格监管规避环境风险 | 第50-51页 |
7.5 重视人才培养与建立一流页岩气产研基地 | 第51-52页 |
7.6 走中国特色页岩气自主开发之路 | 第52-53页 |
第8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