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2 选题意义第13-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15页
    1.3 本文结构安排第15-16页
第二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第16-25页
    2.1 互联网消费金融定义第16页
    2.2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背景第16-20页
        2.2.1 宏观因素第16-18页
        2.2.2 政策因素第18-19页
        2.2.3 技术因素第19-20页
    2.3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第20-22页
    2.4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模式第22-23页
        2.4.1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第22页
        2.4.2 小额贷款类消费金融公司第22页
        2.4.3 赊销应收账款模式第22-23页
        2.4.4 P2P模式第23页
    2.5 互联网消费金融面临的主要障碍第23-24页
        2.5.1 风控能力方面第23页
        2.5.2 运营方面第23页
        2.5.3 资金渠道方面第23-24页
    2.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第25-35页
    3.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分类第25-28页
        3.1.1 资产证券化定义第25页
        3.1.2 资产证券化的分类第25-28页
    3.2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第28-30页
        3.2.1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第28-29页
        3.2.2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第29-30页
    3.3 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及意义第30-31页
        3.3.1 评级和流动性套利第30页
        3.3.2 资本套利第30-31页
        3.3.3 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工具第31页
        3.3.4 企业的一种新型融资工具第31页
        3.3.5 降低企业发债门槛第31页
    3.4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及基本要素第31-33页
        3.4.1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交易结构第31-32页
        3.4.2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参与人第32-33页
    3.5 资产证券化增信措施第33-34页
        3.5.1 内部增信第33-34页
        3.5.2 外部增信第34页
    3.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中的运用第35-54页
    4.1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第35-37页
    4.2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方案设计第37-39页
        4.2.1 基本交易结构第37-38页
        4.2.2 交易流程第38页
        4.2.3 产品结构特点第38-39页
    4.3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关键点第39页
    4.4 基础资产池的构建第39-40页
    4.5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评级第40-45页
        4.5.1 测算基础资产违约现金流第41-42页
        4.5.2 基础资产提前还款现金流第42-43页
        4.5.3 根据基础资产现金流分布对产品分层第43页
        4.5.4 常用证券化结构对评级的影响第43-45页
    4.6 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第45-51页
        4.6.1 特殊目的载体的合并第46-47页
        4.6.2 金融资产转移第47-50页
        4.6.3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常用增信措施和交易结构对出表的影响第50-51页
    4.7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风险第51-53页
        4.7.1 法律位阶较低风险第51-52页
        4.7.2 基础资产被原始权益人取回的法律风险第52页
        4.7.3 债权转让有效性的风险第52页
        4.7.4 债权债务抵销的风险第52-53页
        4.7.5 超额抵押的法律问题第53页
    4.8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未来发展方向第54-57页
    5.1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第54-55页
        5.1.1 发行人主体信用要求较高第54页
        5.1.2 专业投资者不成熟第54页
        5.1.3 专业的服务机构缺失第54页
        5.1.4 市场流动性不足第54-55页
        5.1.5 税收风险第55页
    5.2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发展方向第55-56页
        5.2.1 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机构第55页
        5.2.2 丰富投资者群体第55-56页
        5.2.3 改善产品的流动性第56页
        5.2.4 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第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57-58页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第57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湖凹陷戴南组隐蔽圈闭预测研究
下一篇: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四川綦江页岩气地震勘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