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违约金酌减基准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6页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二 文献综述第12-13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四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4-16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第16-23页
    第一节 违约金酌减的裁判现状分析第16-20页
    第二节 违约金酌减案件基准判断存疑第20-23页
第二章 违约金酌减基准的立法审视第23-28页
    第一节 相关法律规定梳理第23-24页
    第二节 《合同法》之规定第24-25页
    第三节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之规定第25页
    第四节 《民商事合同纠纷指导意见》之规定第25-26页
    第五节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之规定第26-28页
第三章 违约金酌减基准的理论检视第28-35页
    第一节 违约金酌减的功能第28-30页
    第二节 违约金酌减的立法目的第30-33页
    第三节 违约金酌减基准的价值考量第33-35页
第四章 违约金酌减基准的适用前提第35-50页
    第一节 违约金酌减权的消极性第35-39页
    第二节 赔偿性违约金与惩罚性违约金的争论第39-42页
    第三节 无损失情况下违约金酌减的基准第42-44页
    第四节 违约金酌减的启动第44-45页
    第五节 法官的释明权第45-48页
    第六节 举证责任的分配第48-50页
第五章 违约金酌减基准的具体考量第50-64页
    第一节 “实际损失为基础”的理解第50-52页
    第二节 合同履行情况的兼顾第52-53页
    第三节 预期利益的定位第53-54页
    第四节 当事人的过错第54-57页
    第五节 30%比例的适用第57-59页
    第六节 公平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的指导意义第59-61页
    第七节 违约金酌减的流程归纳第61-64页
第六章 民商区分视角下的违约金酌减基准第64-69页
    第一节 违约金酌减民商区分的比较法考察第64-65页
    第二节 商事领域限制违约金酌减权的正当性第65-67页
    第三节 商事领域违约金酌减基准的调整第67-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人口旅游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下一篇: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