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章 引言 | 第16-3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32页 |
1.2.1 蒸散发数据获取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2.2 土壤含水量数据获取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2.3 水循环要素数据同化研究进展 | 第26-32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1.4 论文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基于土壤含水量改进的农田蒸散发获取技术与方法 | 第36-49页 |
2.1 基于土壤含水量改进的农田蒸散发反演技术框架 | 第36-37页 |
2.2 基于土壤含水量改进的SEBS模型 | 第37-44页 |
2.2.1 基于改进型的垂直干旱指数的土壤含水量反演 | 第37-39页 |
2.2.2 SEBS模型及相关参数计算 | 第39-42页 |
2.2.3 改进的SEBS模型 | 第42-43页 |
2.2.4 瞬时蒸散发的时间扩展 | 第43-44页 |
2.3 基于改进的STARFM蒸散发空间降尺度 | 第44-47页 |
2.3.1 混合像元分解 | 第45页 |
2.3.2 STARFM模型 | 第45-47页 |
2.4 误差评价指标 | 第47-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农田蒸散发和土壤含水量联合陆面同化技术与方法 | 第49-60页 |
3.1 蒸散发和土壤含水量联合陆面同化系统总体架构 | 第49-51页 |
3.2 Noah-MP陆面模式 | 第51-55页 |
3.2.1 Noah-MP模型简介 | 第51-53页 |
3.2.2 土壤水运动方程 | 第53-54页 |
3.2.3 潜热通量方程 | 第54-55页 |
3.2.4 Noah-MP模型中土壤含水量影响蒸散发的参数方案 | 第55页 |
3.3 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算法 | 第55-58页 |
3.4 模型参数优化算法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研究区与数据 | 第60-71页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60-61页 |
4.2 数据收集 | 第61-66页 |
4.2.1 遥感数据 | 第61-63页 |
4.2.2 地面监测数据 | 第63-66页 |
4.2.3 其他数据 | 第66页 |
4.2.4 灌溉资料以及灌溉水量的分配 | 第66页 |
4.3 地面观测数据的后处理 | 第66-68页 |
4.3.1 质量控制 | 第66-67页 |
4.3.2 数据插补 | 第67-68页 |
4.4 涡度相关系统能量闭合分析 | 第68-69页 |
4.5 涡度相关系统空间代表性评价 | 第69-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基于土壤含水量改进的农田蒸散发估算 | 第71-94页 |
5.1 基于MPDI的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与验证 | 第71-73页 |
5.2 基于土壤含水量改进的SEBS蒸散发估算 | 第73-83页 |
5.2.1 瞬时感热通量反演结果及验证 | 第74-78页 |
5.2.2 日蒸散发反演结果与验证 | 第78-81页 |
5.2.3 ASTER蒸散发反演结果与验证 | 第81-83页 |
5.3 基于改进的STARFM模型的蒸散发空间降尺度方法 | 第83-88页 |
5.3.1 MODIS蒸散发空间降尺度精度评价 | 第83-84页 |
5.3.2 MODIS蒸散空间降尺度数据与ASTER蒸散数据空间对比 | 第84-88页 |
5.4 农田尺度蒸散发时空分析 | 第88-93页 |
5.4.1 田间尺度日蒸散发时空分布 | 第88-90页 |
5.4.2 长季农田蒸散发时空变化 | 第90-9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农田蒸散发和土壤含水量联合数据同化模拟 | 第94-110页 |
6.1 Noah-MP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94-97页 |
6.2 数据同化方案 | 第97-103页 |
6.2.1 初始集合生成 | 第97-98页 |
6.2.2 EnKF敏感性分析 | 第98-102页 |
6.2.3 模型参数优化设置 | 第102-103页 |
6.3 同化不同观测量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103-108页 |
6.3.1 土壤含水量模拟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103-104页 |
6.3.2 蒸散发模拟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104-10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3页 |
7.1 成果总结 | 第110-111页 |
7.2 创新点 | 第111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30-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的奖励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