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2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5-23页 |
1.1 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1.1 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概述 | 第15-16页 |
1.1.2 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临床管理形势严峻 | 第16页 |
1.1.3 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带来的不良影响 | 第16-17页 |
1.1.4 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1.2 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预防干预现状 | 第19-20页 |
1.2.1 多因素预防干预 | 第19-20页 |
1.2.2 系统监测和多学科团队照护 | 第20页 |
1.2.3 照护者参与谵妄管理 | 第20页 |
1.3 癌症终末期患者接受安宁疗护的现状 | 第20-22页 |
1.3.1 安宁疗护的概述 | 第20-21页 |
1.3.2 国外癌症终末期患者接受安宁疗护现状 | 第21页 |
1.3.3 国内癌症终末期患者接受安宁疗护现状 | 第21页 |
1.3.4 癌症终末期患者接受安宁疗护的重要性 | 第21-22页 |
1.4 小结 | 第22-23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3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第23-25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23页 |
谵妄 | 第23页 |
3.2 操作性定义 | 第23-25页 |
3.2.1 终末期 | 第23-24页 |
3.2.2 癌症终末期患者 | 第24页 |
3.2.3 安宁疗护 | 第24-25页 |
4 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5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一部分 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42页 |
1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7-30页 |
1.1 研究类型 | 第27页 |
1.2 调查对象 | 第27-28页 |
1.2.1 样本来源 | 第27页 |
1.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第27-28页 |
1.3 调查工具 | 第28-29页 |
1.3.1 患者临床资料调表 | 第28页 |
1.3.2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ECOG PS) | 第28页 |
1.3.3 姑息预后指数(Palliative Prognostic Index, PPI) | 第28-29页 |
1.3.4 意识模糊评估法 | 第29页 |
1.4 样本量计算 | 第29页 |
1.5 收集资料方法 | 第29-30页 |
1.6 统计学处理 | 第30页 |
2 质量控制 | 第30-31页 |
3 结果 | 第31-37页 |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 | 第31-32页 |
3.2 调查对象在终末期使用药物类型情况 | 第32页 |
3.3 调查对象在终末期出现的症状情况 | 第32-33页 |
3.4 调查对象在终末期出现其他相关疾病情况 | 第33-34页 |
3.5 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3.5.1 单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3.5.2 多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42页 |
4.1 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的现状分析 | 第37-38页 |
4.2 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4.2.1 使用阿片类药物是影响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危险因素 | 第38-39页 |
4.2.2 感染是影响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危险因素 | 第39页 |
4.2.3 睡眠障碍是影响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危险因素 | 第39-40页 |
4.2.4 PPI评分增高是影响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危险因素 | 第40-41页 |
4.3 本研究前期量化评估的结果对构建预防方案的启示 | 第41-42页 |
第二部分 谵妄预防方案在癌症终末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第42-69页 |
1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42-57页 |
1.1 研究类型 | 第42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42-43页 |
1.2.1 样本来源 | 第42页 |
1.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第42-43页 |
1.2.3 样本量计算 | 第43页 |
1.3 分组方法 | 第43页 |
1.4 结局指标 | 第43-44页 |
1.4.1 主要结局指标 | 第43-44页 |
1.4.2 次要结局指标 | 第44页 |
1.5 干预方案 | 第44-57页 |
1.6 资料分析方法 | 第57页 |
2 质量控制 | 第57-58页 |
2.1 研究设计阶段 | 第57-58页 |
2.2 干预实施阶段 | 第58页 |
2.3 资料收集阶段 | 第58页 |
2.4 统计分析阶段 | 第58页 |
3 伦理原则 | 第58-59页 |
3.1 知情同意原则 | 第58页 |
3.2 保密原则 | 第58-59页 |
3.3 有益原则 | 第59页 |
3.4 公平原则 | 第59页 |
4 结果 | 第59-63页 |
4.1 样本流失情况 | 第59页 |
4.2 两组癌症终末期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第59-61页 |
4.3 干预后两组患者结局指标的比较 | 第61-62页 |
4.3.1 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的比较 | 第61页 |
4.3.2 两组患者谵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的比较 | 第61-62页 |
4.3.3 两组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 第62页 |
4.4 依从性评价 | 第62-63页 |
5 讨论 | 第63-66页 |
5.1 谵妄预防方案在癌症终末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63-66页 |
5.1.1 缩短谵妄持续时间 | 第63-64页 |
5.1.2 减轻谵妄严重程度 | 第64-65页 |
5.1.3 对降低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发生率有待进一步验证 | 第65页 |
5.1.4 对降低癌症终末期患者死亡率的效果不明显 | 第65-66页 |
5.2 癌症终末期患者接受谵妄预防方案的依从性分析 | 第66页 |
6 结论 | 第66-69页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6.2 研究创新性、局限性和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综述 癌症终末期患者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 | 第77-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 第85-91页 |
研究生简介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