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1.1 病原学 | 第10-11页 |
1.2 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1.3 PCVD的防治及疫苗研究状况 | 第12-21页 |
1.3.1 商品化PCV2疫苗 | 第13-16页 |
1.3.2 新型疫苗的研发 | 第16-21页 |
2 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 第21-25页 |
2.1 杆状病毒载体 | 第21-23页 |
2.1.1 杆状病毒 | 第21-22页 |
2.1.2 杆状病毒载体的构建 | 第22-23页 |
2.2 昆虫细胞培养 | 第23-24页 |
2.3 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应用 | 第24-25页 |
3 V5与Flag表位标签概述 | 第25-26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PCV2 ORF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Flag表位标签的引入 | 第27-53页 |
1 材料 | 第27-29页 |
1.1 PCV2基因组核苷酸序列 | 第27页 |
1.2 生物信息学软件及网络数据库 | 第27-28页 |
1.3 菌株、毒株及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1.4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页 |
2 方法 | 第29-34页 |
2.1 特异性引物 | 第29页 |
2.2 PCV2 GZ-RH1株ORF2基因分析 | 第29-30页 |
2.3 PCV2 GZ-RH1株ORF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分析 | 第30页 |
2.4 PCV2 GZ-RH1株的ORF2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 第30页 |
2.5 pMD19-T-PCV2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30-33页 |
2.5.1 病毒DNA的提取 | 第30页 |
2.5.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0-31页 |
2.5.3 pMD19-T-PCV2质粒的构建 | 第31-33页 |
2.6 pMD19-T-PCV2-Flag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33-34页 |
3 结果 | 第34-49页 |
3.1 PCV2 GZ-RH1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34-35页 |
3.2 PCV2 GZ-RH1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 第35-36页 |
3.3 PCV2 GZ-RH1株ORF2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6-38页 |
3.4 PCV2 GZ-RH1株ORF2编码的蛋白预测分析 | 第38-43页 |
3.4.1 ORF2编码的Cap蛋白基本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3.4.2 ORF2编码的Cap蛋白潜在磷酸化位点 | 第40-41页 |
3.4.3 ORF2编码的蛋白基序和结构域分析 | 第41-42页 |
3.4.4 PCV2编码的Cap蛋白结构预测分析 | 第42-43页 |
3.5 PCV2 GZ-RH1株ORF2基因密码子偏爱性分析 | 第43-48页 |
3.6 pMD19-T-PCV2质粒的构建 | 第48页 |
3.7 pMD19-T-PCV2-Flag质粒的构建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三章 携带标记的PCV2 Cap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3-77页 |
1 材料 | 第54页 |
1.1 毒株、质粒和细胞 | 第54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1.3 实验主要仪器 | 第54页 |
2 方法 | 第54-66页 |
2.1 V5和Flag标记的Cap蛋白的结构预测与引物设计 | 第54-56页 |
2.2 标记PCV2 Cap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 | 第56页 |
2.3 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56-59页 |
2.3.1 ORF2-V5、ORF2-Flag的T克隆 | 第56-57页 |
2.3.2 pFastBacHTA-ORF2-V5与pFastBacHTA-ORF2-Flag的构建及鉴定 | 第57-59页 |
2.4 杆粒rBacmid-Cap-V5和rBacmid-Cap-Flag的制备 | 第59-61页 |
2.5 Sf-9细胞的培养 | 第61-62页 |
2.6 细胞转染及病毒粒子收集 | 第62-63页 |
2.7 昆虫杆状病毒粒子的观察 | 第63页 |
2.8 感染杆状病毒的Sf-9细胞的IFA检测 | 第63-64页 |
2.9 重组标记蛋白表达的Western-blotting检测 | 第64-66页 |
3 结果 | 第66-73页 |
3.1 V5和Flag标记的Cap蛋白的结构预测 | 第66-67页 |
3.2 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67-69页 |
3.2.1 ORF2-V5、ORF2-Flag的T克隆 | 第67-68页 |
3.2.2 pFastBacHTA-ORF2-V5与pFastBacHTA-ORF2-Flag的构建及鉴定 | 第68-69页 |
3.3 rBacmid-Cap-V5和rBacmid-Cap-Flag的制备 | 第69页 |
3.4 细胞转染及病毒粒子收集 | 第69-70页 |
3.5 重组杆状病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70-71页 |
3.6 感染杆状病毒的Sf-9细胞的IFA检测 | 第71-72页 |
3.7 Western-blotting试验结果 | 第72-73页 |
4 讨论 | 第73-76页 |
5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