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纤维素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秸秆资源现状 | 第11-12页 |
1.2 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 | 第12-13页 |
1.3 纤维素酶 | 第13-16页 |
1.3.1 纤维素酶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 第13-14页 |
1.3.2 纤维素酶的降解机理 | 第14页 |
1.3.3 纤维素酶的应用 | 第14-16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21页 |
2.1.1 样品采集 | 第18页 |
2.1.2 试验药品 | 第18-19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1.4 试验所用溶液及配置方法 | 第20-21页 |
2.1.5 培养基的配置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7页 |
2.2.1 纤维素降解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 第21页 |
2.2.2 酶活力测定 | 第21-23页 |
2.2.3 纤维素降解菌株的鉴定 | 第23-25页 |
2.2.4 产酶条件的优化 | 第25页 |
2.2.5 秸秆降解菌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研究 | 第25-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2页 |
3.1 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27-28页 |
3.2 酶活力测定 | 第28-29页 |
3.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8-29页 |
3.2.2 菌株的各酶活力测定情况 | 第29页 |
3.3 菌株的鉴定分析 | 第29-34页 |
3.3.1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结果 | 第29-30页 |
3.3.2 菌株的分子鉴定结果及分析 | 第30-34页 |
3.4 产酶优化结果 | 第34-42页 |
3.4.1 不同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2 不同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3 不同培养基初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4 不同培养基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5 优化前后酶活力比较 | 第39-40页 |
3.4.6 玉米秸秆降解率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5页 |
4.1 不同培养条件对产酶活力的影响 | 第42-44页 |
4.1.1 培养基碳源对产酶活力的影响 | 第42页 |
4.1.2 培养时间对产酶活力的影响 | 第42页 |
4.1.3 pH值对产酶活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4 温度对产酶活力的影响 | 第43页 |
4.1.5 产酶优化结果的讨论 | 第43-44页 |
4.2 菌株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讨论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