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高烈度区暨有教学楼兼做避难所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防灾避难场所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6页
        1.2.1 国外防灾避难场所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防灾避难场所现状第13-16页
    1.3 存在问题第16页
    1.4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防灾避难场所第17-22页
    2.1 防灾避难场所分类第17页
    2.2 防灾避难场所功能第17-18页
    2.3 防灾避难场所设防第18页
    2.4 防灾避难场所基础设施第18-19页
    2.5 避难建筑第19-22页
        2.5.1 避难建筑建设场地条件第19页
        2.5.2 建筑设计第19-20页
        2.5.3 结构设计第20-21页
        2.5.4 避难建筑设备第21-22页
第3章 中小学校避难建筑设计第22-38页
    3.1 中小学校建筑第22-26页
        3.1.1 中小学建筑建设场地条件第22-23页
        3.1.2 中小学建筑内部布置规定第23-24页
        3.1.3 中小学建筑建设环境安全第24-25页
        3.1.4 中小学建筑设备安排第25页
        3.1.5 中小学建筑结构特点第25-26页
    3.2 避难建筑设计流程第26-29页
        3.2.1 适宜性评价第26-28页
        3.2.2 避难设计第28-29页
        3.2.3 平灾转换方案第29页
    3.3 暨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价第29-32页
        3.3.1 设防水准及地震作用确定第30页
        3.3.2 一般鉴定方法第30-31页
        3.3.3 Pushover方法第31-32页
        3.3.4 YJK分析软件简介第32页
    3.4 暨有建筑抗震加固第32-38页
        3.4.1 常规加固方法第32-35页
        3.4.2 减震法第35-38页
第4章 工程实例第38-94页
    4.1 工程概况第38-42页
        4.1.1 工程简介第38-42页
        4.1.2 设计内容与目标第42页
        4.1.3 设计依据第42页
    4.2 建筑专业设计第42-62页
        4.2.1 避难所类型第42-43页
        4.2.2 平灾转换方案第43-44页
        4.2.3 避难布置第44-62页
        4.2.4 小结第62页
    4.3 结构专业设计第62-94页
        4.3.1 暨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价第62-79页
        4.3.2 暨有建筑加固改造设计第79-94页
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致谢第99-100页
导师简介第100页
企业导师简介第100-101页
作者简介第101-10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邻羟基芳基酮类化合物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下一篇:热诱导交联提高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材料抗CO2塑化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