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气田陕330井区储层评价及开发选区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0页 |
1.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3.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 | 第8-10页 |
第1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0-31页 |
1.1 地质背景 | 第10-14页 |
1.1.1 构造背景 | 第10-11页 |
1.1.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1-14页 |
1.2 地层层序格架 | 第14-22页 |
1.3 古地貌特征 | 第22-24页 |
1.4 沉积微项特征 | 第24-27页 |
1.5 成岩相特征 | 第27-31页 |
第2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31-45页 |
2.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31-33页 |
2.1.1 储层岩石矿物组成 | 第31-32页 |
2.1.2 粘土矿物组成 | 第32-33页 |
2.1.3 岩石结构及类型 | 第33页 |
2.2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33-37页 |
2.2.1 孔隙类型及特征 | 第33-35页 |
2.2.2 喉道类型及特征 | 第35-37页 |
2.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37-39页 |
2.4 储层非均质特征 | 第39-45页 |
2.4.1 非均质参数求取 | 第39页 |
2.4.2 储层层内非均质 | 第39-41页 |
2.4.3 储层层间非均质 | 第41-43页 |
2.4.4 储层平面非均质 | 第43-45页 |
第3章 储层分类评价 | 第45-67页 |
3.1 储层空间分布特征 | 第45-51页 |
3.1.1 储层展布特征 | 第45-48页 |
3.1.2 物性展布特征 | 第48-51页 |
3.2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 第51-55页 |
3.2.1 沉积微相对储层控制作用 | 第52-53页 |
3.2.2 成岩相对储层控制作用 | 第53-54页 |
3.2.3 古地貌对储层控制作用 | 第54-55页 |
3.3 储层分类评价 | 第55-67页 |
3.3.1 评价方法原理 | 第55-56页 |
3.3.2 马五1+2储层分类评价 | 第56-60页 |
3.3.3 马五4储层分类评价 | 第60-64页 |
3.3.4 各类储层展布特征 | 第64-67页 |
第4章 有利含气区预测 | 第67-79页 |
4.1 平面分布规律 | 第67-72页 |
4.1.1 气层展布特征 | 第67-70页 |
4.1.2 水层展布特征 | 第70-72页 |
4.2 储层发育有利区筛选 | 第72-79页 |
4.2.1 有利区筛选原则 | 第72-76页 |
4.2.2 有利区筛选结果 | 第76-7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