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概述 | 第9-13页 |
1.1.1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对设计教学的指导意义 | 第9-12页 |
1.1.2 虚拟现实技术对设计教学的促进价值 | 第12-13页 |
1.2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二 格式塔心理学视阈下的设计教学方法分析 | 第15-24页 |
2.1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研究与学习理论 | 第15-21页 |
2.1.1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对设计教学影响研究 | 第17-19页 |
2.1.2 格式塔学习理论在设计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 第19-21页 |
2.2 格式塔心理学介入设计教学模式方法 | 第21-24页 |
2.2.1 “三段式”设计教学模式 | 第21-22页 |
2.2.2 “整合式”设计教学模式 | 第22页 |
2.2.3 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模式 | 第22-24页 |
三 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教学中的特点和优势 | 第24-34页 |
3.1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基本特征 | 第24-28页 |
3.1.1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 第25-27页 |
3.1.2 虚拟现实的基本特征 | 第27-28页 |
3.2 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教学中的特征 | 第28-30页 |
3.2.1 设计教学的临场感 | 第28-29页 |
3.2.2 设计教学的双向性 | 第29页 |
3.2.3 设计教学的拓展性 | 第29-30页 |
3.3 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教学中的优势 | 第30-34页 |
3.3.1 实现设计教学的情景化 | 第30-31页 |
3.3.2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第31-32页 |
3.3.3 提高学生设计的创造力 | 第32-34页 |
四 虚拟现实技术在格式塔框架内的设计教学应用 | 第34-45页 |
4.1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教学中把握组织律 | 第34-38页 |
4.1.1 图底关系的视知觉特征 | 第34-35页 |
4.1.2 接近性和连续性的视觉效果 | 第35-36页 |
4.1.3 完整闭合倾向的理论依据 | 第36页 |
4.1.4 运用组织律进行交互界面设计教学 | 第36-38页 |
4.2 “场”的营造 | 第38-41页 |
4.2.1 “场”与“力”的视知觉特征 | 第38-40页 |
4.2.2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教学中营造“场” | 第40-41页 |
4.3 异质同构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 第41-45页 |
4.3.1 异质同构的概念与应用 | 第42-43页 |
4.3.2 在设计教学中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异质同构 | 第43-45页 |
五 结语与展望 | 第45-50页 |
5.1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设计教学的边界 | 第45-47页 |
5.1.1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边界 | 第45-47页 |
5.1.2 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教学中有别于客观真实 | 第47页 |
5.2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设计教学的展望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