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波动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1.2.1 波动压力产生原因 | 第8-9页 |
| 1.2.2 波动压力计算问题的主要方法 | 第9页 |
| 1.2.3 稳态波动压力计算模型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2.4 瞬态波动压力计算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11-13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3.2 研究路线 | 第12-13页 |
| 第2章 稳态波动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 第13-31页 |
| 2.1 钻井液流变模式 | 第13-15页 |
| 2.1.1 宾汉模式 | 第13页 |
| 2.1.2 幂律模式 | 第13-14页 |
| 2.1.3 赫-巴模式 | 第14页 |
| 2.1.4 四参数模式 | 第14-15页 |
| 2.2 常规稳态波动压力计算模型 | 第15-18页 |
| 2.2.1 Burkhardt模型 | 第15-16页 |
| 2.2.2 Schuh模型 | 第16-17页 |
| 2.2.3 基于赫巴流变模式的Fan模型 | 第17页 |
| 2.2.4 基于四参数流变模式的稳态波动压力模型 | 第17-18页 |
| 2.3 基于窄平板流的稳态波动压力预测模型 | 第18-30页 |
| 2.3.1 环空中波动压力计算模型 | 第19-22页 |
| 2.3.2 钻柱内波动压力计算模型 | 第22-23页 |
| 2.3.3 模型数值求解方法 | 第23-25页 |
| 2.3.4 模型验证 | 第25-27页 |
| 2.3.5 波动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0页 |
| 2.4 章节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瞬态波动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 第31-53页 |
| 3.1 瞬态波动压力计算模型 | 第31-46页 |
| 3.1.1 一维不稳定流动—连续性方程 | 第31-34页 |
| 3.1.2 一维不稳定流动—动力方程 | 第34-36页 |
| 3.1.3 流动压力损失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 3.1.4 流道膨胀系数计算方法 | 第37-39页 |
| 3.1.5 模型求解 | 第39-44页 |
| 3.1.6 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 3.1.7 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45-46页 |
| 3.2 瞬态波动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2页 |
| 3.2.1 管柱下入深度 | 第47-48页 |
| 3.2.2 起下钻加速度 | 第48-49页 |
| 3.2.3 钻井液流变参数 | 第49-51页 |
| 3.2.4 泵排量 | 第51页 |
| 3.2.5 环空内外径比 | 第51-52页 |
| 3.3 章节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开关泵时波动压力研究应用 | 第53-65页 |
| 4.1 物理模型建立 | 第53-58页 |
| 4.1.1 连续性方程 | 第54-55页 |
| 4.1.2 动力方程 | 第55-56页 |
| 4.1.3 模型求解方法 | 第56-58页 |
| 4.2 边界条件 | 第58-59页 |
| 4.3 实例应用 | 第59-63页 |
| 4.3.1 开泵工况波动压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59-62页 |
| 4.3.2 关泵工况波动压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62-63页 |
| 4.4 章节小结 | 第63-65页 |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5-67页 |
| 5.1 结论 | 第65页 |
| 5.2 建议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