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井生产系统一体化分析设计方法及软件研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10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2章 组合举升排液采气系统模型建立 | 第13-23页 |
2.1 组合举升排液采气系统 | 第13-14页 |
2.2 流入动态模型 | 第14-15页 |
2.3 井筒多相流模型 | 第15-17页 |
2.4 温度场计算模型 | 第17-19页 |
2.5 举升工艺能量方程 | 第19-20页 |
2.6 耦合模型的建立及约束条件 | 第20-21页 |
2.7 耦合模型的求解 | 第21-2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组合举升排液采气工艺设计方法研究 | 第23-46页 |
3.1 气举排液采气工艺设计 | 第23-29页 |
3.1.1 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原理 | 第23-24页 |
3.1.2 气举排液采气系统设计 | 第24-29页 |
3.2 电潜泵排液采气工艺设计 | 第29-35页 |
3.2.1 电潜泵举升排液采气工艺原理 | 第29-30页 |
3.2.2 电潜泵举升排液采气系统设计 | 第30-35页 |
3.3 气举-电潜泵组合举升排液采气工艺设计 | 第35-39页 |
3.3.1 气举-电潜泵组合举升排液采气工艺原理 | 第35页 |
3.3.2 气举-电潜泵组合举升设计方法 | 第35-39页 |
3.4 排液采气方案效果评价及优选 | 第39-45页 |
3.4.1 排液采气方案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 第40-41页 |
3.4.2 排液采气方案评价优选指标建立 | 第41-43页 |
3.4.3 排液采气方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软件设计与研发 | 第46-66页 |
4.1 软件总体设计 | 第46-49页 |
4.1.1 系统构架设计 | 第46-47页 |
4.1.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7-48页 |
4.1.3 系统研究流程设计 | 第48-49页 |
4.2 软件功能设计 | 第49-50页 |
4.3 功能模块展示 | 第50-64页 |
4.4 软件特点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软件应用及实例分析 | 第66-76页 |
5.1 气井产能及产水量分析 | 第67-69页 |
5.2 气井组合举升排液采气参数设计 | 第69-71页 |
5.3 组合举升对电泵级数的影响分析 | 第71-72页 |
5.4 组合举升对电泵下深的影响分析 | 第72-73页 |
5.5 组合举升对气井产水量的影响分析 | 第73-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